濟公活佛 降
第十三回 瑜伽宗脈苦行林
詩曰:戒律縈心作苦行。圓明理諦力耘耕。
蒼黎學道知生悟。自在逍遙果得成。
聖示:哈哈!老衲又來著書了,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慢點!慢點!您可是習以為常了。寫詩完畢,就要著書,也不給弟子一番提點?
濟佛:走吧!出發了,要不然今晚著書過長,可不要怪老衲不放賢生回來。
勇筆:(緊隨老師信步出堂)老師啊!您話中有話,說明白點,弟子愚笨猜它不透。
濟佛:賢生說老衲寫詩中,豈非即有提點。
勇筆:弟子恭聆詩意,也是如此老生常談,還是請您說明白。
濟佛:好吧,賢生既然要客氣,老衲就點明了說。今夜帶賢生往訪羅漢宮中苦行林,這夠明白了吧。
勇筆:明白了,明白了。弟子所知世尊住世之際,猶有六年苦行,因而許多苦行僧據此修行。不過,弟子不甚明瞭,苦行什麼?
濟 佛:哈哈!賢生對了一點點,其他都錯了。世尊是有六年苦行,但其苦行正如智度論所云:「王子不能苦,故要力行,以取眾信。」之意。實則,苦行乃印度外道之 修行方法。以自餓、拔髮等苦行,刻苦真心意志,藉此修行。乃有瑜伽派,於此作修行法門。但佛陀不予認可,因此自身苦行六年,卻要在往後開悟。亦即,以此証 明外道不足以開悟。
勇筆:老師您說的頭頭是道,弟子卻聽得霧煞煞;您能不能分段解說。一下子說佛陀斥苦行為外道,一下子又說佛陀自己也苦行六年,倒底搞什麼碗糕?
濟佛:賢生自己不用功,怎能怪老衲!
勇筆:哪有!弟子明明見過經書記載,古來高僧大德也有以苦行,而修証入菩薩果位。那是証明苦行是佛之法教,怎會到了您口中,卻變成外道。
濟 佛:哈哈!阿彌陀佛。賢生可不要給老衲加罪名,毀謗佛法,可不是濟顛僧可以承擔的起,賢生是誤解了佛法;瑜伽在印度有宗派之分。瑜伽乃古印度之一宗,即為 密教之總名,傳至中國名為法相宗。亦即,賢生所領彌勒法旨之唯心宗是法相宗之旁支。而印度哲學中有瑜伽派,是以苦行為學術中心思想。是要反省自律靜慮三昧 等,故佛法與其有別。
勇筆:老師您教訓的是,弟子真是沒用功,到現在您說什麼,還是沒有很清楚理出頭緒。既然您說苦行不是佛法,卻又要帶弟子往訪羅漢宮之苦行林。既曰不是,怎會又有此處存在西天之中。
濟佛:嘿!嘿!嘿!賢生要裝傻,老衲也拿你莫法度,自己去看看吧。
勇筆:是(原來師生這些話來,已進入西天羅漢宮中。只見眼前一處光華顯盛。哦!不是,是陰風慘慘。)咦,老師啊!這個樹林怎會變化呢?
濟佛:這是苦行林,賢生可記得佛陀菩提樹下証悟。
勇筆:弟子當然記得。
濟佛:這苦行林中林木,有菩提樹,還有鐵樹,另外尚有針松、葉柏等,形成一處綿亙之樹林。而大羅漢在此體驗苦行(一如佛陀住世六年體驗。)
勇筆:可是,怎會幻化不同氛圍呢?
濟佛:因各處之特性以及大羅漢體驗苦行之堅忍毅志,形成不同磁場,因而引動苦行林之變化;正如諸葛仙師之八卦五行陣,可以千變萬化。
勇筆:弟子明白。但是卻不明白,大羅漢體驗這個不是佛法的苦行修行,作什麼?
濟 佛:前面老衲不是說過嗎?苦行是瑜伽派的行者修行法教,乃屬佛法之外道。但,佛陀要取信於眾生,因而親自體驗苦行六年,以証明他身為王子之尊,並非驕貴不 能受苦,但取信眾生之後並未開悟,因而六年苦行不是佛之正法。但後世僧團有以苦行為修法趣旨,如羅漢之小乘自了,即是苦行之一種。因此,在羅漢宮中有此苦 行林,讓大羅漢們深入苦行教法,以期未來世中可以因應。
勇 筆:難怪弟子一路行來,只見此林處處有大羅漢身影,但卻不是修定律深入三昧之坐工,反而有點像自虐般的體罰自己。對了,弟子想起來了,在耶教中也有類似自 苦的修士或牧師、傳教士電影中,他們跪在耶穌基督十字架前鞭打自己,或者利釘刺身謂之『懺悔贖罪』,但卻不被教廷所認同視為外道,是否可以如此解釋?
濟佛:哈哈!事涉敏感話題,老衲聽不懂,賢生自己論斷吧!
勇筆:您真是滑溜,一點都不落人話柄。這是耶教中存在的事實,有什麼好避諱的。不過,您不說就算了。但是苦行,既是佛陀住世不納入正法,而視為外道,在此處存在,總要有個正當理由來支持,總不能說住世不認同,成佛之後認可。
濟 佛:阿彌陀佛,賢生這話可重了!老衲給賢生說明白。苦行,雖非佛之正法,但總是勸善、勸修。佛陀體驗六年,是認知到其有正面教化意義,但卻無法達到究竟。 因而,自身體驗,確切駁斥其法。因為,佛陀是要証悟,而且解救眾生。因此,僅以苦行,絕對無法開悟。當佛陀菩提樹下証悟之後,自然不會教導僧團,修此雖善 卻非究竟之道。因而,佛去之後,僧團分成二部,一部以佛有苦行,因此依循而行,即後之小乘行者;一部遵佛教示為外道不作苦行之修行。所以五百羅漢宮中有苦 行林。
勇筆:哈哈!弟子懂了。您早來這一番解說,弟子就明白了,害的弟子用盡心思,還是霧煞煞,差點還要造口業,激您一激。
濟佛:哈哈!賢生還不造口業嗎?連滑溜都用來形容老衲了。
勇筆:南無彌勒佛,老師恕罪。南無濟公活佛,老師諒察。南無阿彌陀佛,老師不要加罪。誰叫您說話,吊人胃口。又開始說的那麼深,並且俗世中確有佛門出家師,以苦行而修。弟子怎會明白佛陀住世的事情,那都要怪您。明師教導是由淺入深,您活佛是由深而淺,誰知道您在說什麼!
濟佛:哈哈!賢生罵人不帶髒字,明師教的,大家懂。老衲教的,賢生不懂。那是罵老衲笨師了。
勇筆:哈哈!弟子可沒說,是您自己說的,不關弟子。
濟佛:哈哈!不關。賢生是靈筆,老衲不用教,所以既非明師亦非笨師。好了,回去吧!再說下去,老衲倒無關礙,賢生就挨罵了。
勇筆:是。(師生回程中)老師啊!您真的隔期來?
濟佛:賢生若想老衲,呼請幾聲,老衲來也。
勇 筆:弟子當然想念老師。不過,弟子之意是請老師下期著書之前一天,先給弟子一些資料及時間,好用功準備一番。否則,像今天苦行林,弟子完全摸不著頭緒。弟 子認定您是故意要讓弟子出糗,您行行好,這不好看。您會破壞弟子形象,弟子應該塑造一個博覽群籍,飽學之士,不能有不知道的事情。
濟佛:哈哈!賢生要老衲配合你作弊,不行,不行,自己好好用功。不過,老衲盡量撿賢生知道的,不要說故意讓賢生出糗,行了吧!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感謝老師慈悲成全,要記得哦!
濟佛:行了,行了。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