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 降
第十二回 密法壇城羅漢考
詩曰:沙盤木筆著書成。普化蒼黎向道程。
寄望賢才同毅志。緣機共願力耘耕。
聖示:哈哈!今夜又是老衲著書來降貴堂,好了閒話不說,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免了,免了。吾等出發吧!
勇筆:是(緊隨老師步出堂外)老師啊,您適才這麼說,好像有頗大委屈。怎會是又是您著書,弟子可是歡迎您期期都來。
濟佛:賢生有此心意老衲當然知道,不過賢生手上三部書,老衲怎好期期都來。
勇筆:嘿!您不用說的好聽,只剩下兩部而已,天上聖母恩師已回天繳旨了,以後請您隔期即來,不知您意下如何?
濟佛:若只二部,老衲當然樂得把他趕完。
勇筆:您這話有玄機,弟子知道了。不過您著書篇首也不給弟子提示一番,今夜是什麼著書主題呢?
濟佛:賢生不是很能猜,說來聽聽!
勇筆:您這是刁難人,雖說是五百羅漢宮遊記,可是太廣泛,弟子從何猜起?
濟佛:那老衲給個提示,今夜遊訪有關金剛法教。
勇筆:密行!老師啊,五百羅漢也要身負密教的聖命嗎?
濟佛:金剛密法,難道不是佛法嗎?
勇筆:不是,不是,您誤會了。弟子是說目下藏傳佛法,密教鼎盛。尤其,二大活佛均為大菩薩之虹光法身,永住塵世不入涅槃,為何尚要大羅漢們分身?
濟佛:不錯。達賴喇嘛與班禪活佛為大菩薩乘願住世,然則,密法並不限定於藏傳佛教而已。未來密行之金剛法教,會有甚大之影響;尤其藏傳佛教囿於政治因素,必然另起波濤。是以,大羅漢們已經著手待命。
勇筆:哦,您是在預言,還是在預示天機?
濟佛:賢生何必大驚小怪,老衲所言,豈非真實世界的情況,哪有天機可言。不過,密行在未來時間裡,會有許多嚴重影響顯教卻是實情。因應所需,因而委請大羅漢下世,以助聖教弘揚。好了,已經來到金剛法門,賢生看看吧!
勇 筆:是(師生言談間,已來到一處山頭。只見隨處,均是怒目金剛,不動明王;其中,最醒目,是在一座坪頂上,有一座高不知幾許之時輪金剛。觀其神態,俯瞰坪 頂中許多大羅漢在壇城修行,好似隨時擇人而噬)老師啊,這樣的壓力,不是太大了嗎?修行密法壇城,已經要對抗自身的魔障及業障了。還有虎視耽耽的時輪金剛 在旁,那教人怎麼修行?
濟佛:哈哈!賢生弄錯了,大羅漢修行壇城,可不是要以自身魔障及業障為對象。
勇筆:那是在修行什麼法呢?(勇筆所問實在是真不懂密法精勤,首在壇城功行,為何大羅漢們不是?)
濟佛:賢生可知,世尊菩提樹下証悟之前,諸天魔女考道?
勇筆:這個弟子當然知道,佛經明確記載,怎會不知?
濟佛:世尊是天上地下獨一無二,菩提樹下猶受魔考。密法是當下究竟之無上法,賢生說會不會考?
勇筆:您的意思說,大羅漢目下是在應考,不是修行?
濟佛:然也,賢生試想以世尊之聖智,猶要菩提樹下靜悟面對魔考,而大羅漢雖也是聖智之行者,最多也如世尊一般,所以不在修行火候,是在應考能耐。
勇筆:但是看不出大羅漢所面對是什麼考關。
濟 佛:密行,會從行者之心識變化魔障。換言之,行者所緣之境,會形成實相。亦即,由行者之見聞,緣其境生其相,乃致進入魔障。而自古以來,行者最為疑懼不能 釋懷者,即在執心之所見、所聞、所知,乃致一切所法,進入此一緣境,則萬象羅列、橫陳交錯,不論多深根基,很容易遭此魔障所敗壞。
勇筆:這些情況,適用於未來修行之人嗎?
濟 佛:哈哈!賢生無需用心機。老衲就直言,未來修行之人,一定會面對這些情形。譬如,修法之際,魔女來考,怒目金剛來威迫,萬魔心識變現,業障來牽引。尤其 值得一提,楞嚴經云:「縱然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不論古今中外,法難、教劫,甚多是由魔女考道,乃致形成法教浩劫。因而,佛法尤其慎重 於,諸天阿修羅之魔女考道。未來大羅漢們,更是會遭遇此一重大衝擊,故在金剛法門中,已經修行壇城,先把累世業種祛除乾淨,裨利下世弘傳教法。
勇筆:那可真辛苦了。是不是可以讓弟子,也跟大羅漢們體會一下這種心境?
濟佛:賢生無須白費精力了,功行不足,在此壇城之間,仍然停留在密咒、手印而已,吾等回去吧!
勇筆:這麼快就回去了?(師生回程中)老師啊,那您說說看,大羅漢們下世,是因應佛教密法之弘興聖教,除了正統佛門之外,其他密行之宗脈,是否也能蒙大羅漢們青睞?
濟佛:藏傳佛法,是以佛教遭逢浩劫,而將經本藏匿於山洞地底,後人發覺,弘揚此一法教時,亦無所謂正統佛教。未來時世,當也如此。佛門一教,衍生多宗。因此,未來當不排除,增生一支宗脈。
勇筆:老師啊,您金口直言,只好留待後世印證了。
濟佛:哈哈!當然,當然。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佛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