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 降
第十回 天機閣外話天機
詩曰:洩盡天機渡眾生。法緣福慧道光明。
諸仙聖佛慈悲喚。共願襄扶大業成。
聖 示:自古以來,諸天聖神仙佛,不論宗脈,不論法教,咸皆以普度眾生,利樂法界為要。引渡各種善緣,以資種深未來福慧資糧。因而仙聖均在示現玄機之中,有所 點示。所謂天機,是屬不可說。然則,卻可因應必要之需,而加提點。尤其,鸞門道場扶鸞著書,更是有此殊勝之機。為眾生提點天機之玄妙;正如本書之著,即為 一例。哈哈!拖拖拉拉一大堆,賢生不耐煩了,靈神出竅吧!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嘿嘿!老師啊!您總是要弟子出醜,好端端開示天機玄妙,卻要加上弟子等得不耐煩,閱書之善信,誤以為弟子修養太差了。
濟佛:哈哈!老衲有污衊賢生嗎?數十年來著書,賢生話鋒犀利,閱者早是心知肚明,沒大沒小的,也是獨樹一幟,還用老衲抹黑嗎?
勇筆:話不是這麼說,以前年紀輕,尚可無謂。現在中年了,總要保持穩重體面吧!
濟佛:別別,賢生可不要改了風格,老衲就是深怕你們那種文謅謅的,若是如此酸氣沖天,老衲就受罪了。
勇筆:弟子也裝不來,跟您一起著書,最無拘束了。對了,請問老師您好端端的開示起天機來,有特別涵意嗎?
濟佛:倒是有感而發,賢生可記得數十年前,與令師三太子,著作瑤池聖誌,有天機榜,西天大羅漢宮也有天機閣,人世間許多神司,因不便開示眾生之定業因果,常以天機不可洩漏,而阻其深究。但是鸞門著書,卻有許多觸及幾近天機程度之寶書,賢生有否感觸?
勇筆:有啊!弟子年紀甚輕之際,有讀過一本大陸鸞壇著作的寶書,內容有仙佛帶引正鸞去遊訪不知名之外太空,見到那裡的生物,竟是頭大如斗、雙目發光、身軀手足瘦小,但卻十指特長。這是百餘年前善書的描述,在當時識者知為天機,不識者認為愚弄鄉野之人。孰料,廿年前電影ET竟然描述外太空生物,就是如此。倒底是巧合嗎?還是有意告訴眾生之天機?總不可能拍ET之美國電影公司,看過中國古書,而且還是鸞堂善書!
濟佛:當然不會是美國人看到中國人的著作,所引起的靈感。未來生物,即今時所稱之人類,即是那般模樣。這樣的天機,與佛經中彌勒菩薩下生,猶需四千天歲之年,眾生解讀正誤均有一般。
勇筆:啊,老師您今夜帶弟子來此,應該是天機閣?
濟佛:然也。
勇 筆:好個天機閣!比諸天子、龍王以大神力變化七彩鑽寶所築成之宮殿,供養未來佛 慈尊所居住之彌勒淨土,猶要豪華氣派許多。對了,弟子忽然想起一個問題: 佛家僧眾不是最重戒除慾心、利心,為何佛經中以及弟子遊訪蓮邦淨土佛國之中,每見佛菩薩所居,均是珠光寶氣。佛戒利欲之心,為何佛菩薩所居,卻比超級豪 宅,猶要貴氣千百萬倍。您是否可以為眾生解答?
濟佛:哈哈!賢生猶不忘考倒老衲。不過這個問題,卻見賢生退化、笨了。若果佛菩薩所居地,猶如貧民窟,四壁蕭條,雜亂無章,怎麼讓眾生求生之願升起呢?何況這些都是諸部天人、龍王、天子、大神之發心,供養諸佛菩薩。
勇筆:您這說法,弟子不盡贊同。若要供養,清淨莊嚴,不勝珠光寶氣嗎?而且,經典明教:財利要肯捨,慾望要斷除。怎會自己居住於珠光寶氣之中?
濟佛:賢生質疑不無道理,但是示現淨土之用意:一者,激發眾生求生之願;二者,必要有形像以資眾生能所依止。但是一切皆空,珠光寶氣,亦僅賢生識海所執而見。老衲眼中,到處均是祥雲瑞靄,何來珠光寶氣?
勇筆:弟子明白了,眾生心境所緣,即乃示現。亦即,眼睛視覺是由折光而見物。您已無需折光,識海亦無執,因此所見單一。
濟佛:咦!賢生真讓老衲吃驚,換在以前,一定勘不透這道理,一定給老衲硬拗到底。
勇筆:您不要給弟子說好話,那有這種悟境,只不過稍為涉獵唯識學,才福至心靈,都要感恩慈尊的教化。
濟佛:倒也是,彌勒法教是將來佛法主流,賢生加油!
勇筆:嘿!老師啊!您洩漏天機,誰說彌勒法教,是未來佛法主流呢?
濟佛:哈哈!賢生害的,這洩漏天機大罪,是老衲與賢生共業。
勇筆:您老不用唬人,弟子知道,各人造業各人擔,輪不到弟子的。對了,老師不帶弟子進天機閣嗎?怎麼又往回走了?
濟佛:這要能進去,就不叫天機閣。賢生若要進去,老衲不阻擋,說不準賢生有著書玉旨,可免除擅入天機閣之罪。
勇筆:雖然明知道,您是嚇唬弟子,但是也只好認了,弟子可沒膽去試試看。不過,您也說說是何情形,怎會叫天機閣?那未來式,應該也是天機,都能進去。弟子知道您慈悲,著書太久,六部生站不住了。不過,您一定要說明天機閣是什麼?
濟佛:就你愛多嘴,是賢生自己累了,等下靈神投體,不要再叫苦連天。
勇筆:不會,不會!弟子硬朗得很。要不,下回再來遊天機閣。
濟佛:算了吧,天機閣看似寶塔,但一入其間,恐非三千大千世界可以比擬。一入其間,必要待一整日。西天一日,人間萬年,賢生再回堂,全部成枯骨。所以天機閣不遊,是要讓賢生知道,西天天機閣,有這麼個地方。
勇筆:既如是,要天機閣有何作用?
濟佛:簡言之,像博物館以及未來館之綜合體。一入其間,宛如進入時光隧道,將歷史重演並至未來式,此劫圓滿之種種歷程。使大羅漢們預知天機,因應法輪最關鍵;即是使其避劫,不毀了虹光法身。
勇筆:這麼複雜?
濟佛:是也。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吧。
勇筆:是,弟子恭送老師佛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