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 降
第一回 初遊勝景訪西天
詩曰:再著新書降道場。群賢薈萃澤流長。
鸞門普化三千界。廣佈福音啟義方。
聖示:哈!哈!老納再領 玉旨,開著新書,貴堂恭承大命,可喜可賀,諸賢生尚宜好自為之。可,著書,勇筆賢生靈神出竅,吾等出發。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
濟佛:無需多禮,吾等仍然信步安車走吧!
勇筆:弟子知道,跟您著書,也只有用走的了,不過弟子常見經書云及西方極樂世界距此可是恒河沙數之遙遠,用走的?回來可不知道什麼光年了!
濟佛:西方是阿彌陀佛之蓮土,距此閻浮提地非僅僅止於恒河沙數之遠途,但我們今日著書不是去到西方,而是去西天。
勇筆:不一樣嗎?
濟佛:然也,西天主掌弘教,因而乃為 釋尊所駐錫。五百羅漢又有弘教之需,故是駐錫西天。
勇筆:那是說五百羅漢功果終究進駐不了西方。
濟佛:非也,因應末法末劫之年,佛法各宗之需,五百羅漢必要下世,是以駐錫於此剎那可達之西天。
勇筆:他們尚要下凡?
濟佛:末法時期,閻浮提地,因應教法弘傳,諸佛菩薩猶不免,何況羅漢?吾老納不就是一例。
勇筆:老師說的也是。(噗哧!)
濟佛:賢生覺得好笑?
勇筆:(面紅耳赤)不,不,弟子怎敢笑您,只是忽然想到一句台灣俗語。
濟佛:可是羅漢腳仔。
勇筆:這可是您說的,不是弟子侮辱了這些位大羅漢。
濟佛:羅漢乃是以小乘法,要自了之修行者,然則無論大、小乘、聲聞、緣覺,只要修行有成,悉得正覺,只不過阿羅漢先求自了,再利大眾而已。
勇筆:原來台灣這句俚俗之語,卻是出自佛經。
濟佛:阿羅漢乃佛十號之一,因而已是準佛果位。
勇筆:弟子沒有絲毫不敬之心,只是忽然想起這句話而已。啊!老師這一路行來與早先著書所遊諸天勝境,真是大大不同。觸目所及,雲煙繚繞,卻不見有任何建築物或生物,但隱約中似有梵唄,應該已到西天了吧。
濟佛:然也,不過並非西天無建築或生命,只是西天各處一片祥和,所有宮殿寶塔悉皆在雷音寺附近,所以賢生只見祥煙瑞雲,前面已到五百羅漢之聖殿,賢生自己看看。
勇筆:(只見眼前仍然一片白濛濛,凝目細看,半空中是有一些七彩光芒。)老師啊!沒見聖殿,只見光芒炫耀,不過這面前柱子怎麼好像不甚堅固,有點像人腿。
濟佛:哈!哈!賢生忘了,在諸天勝境中都是巨人,賢生面前是一位羅漢。
勇筆:那豈非像西洋魔豆之童話故事,巨人高可擎天,我們只好攀爬豆藤上去。
濟佛:倒也不必如此麻煩。(破扇一揮,接連在勇筆頂門、命門各拍上一扇。)
勇筆:(剎那間,好像立刻變了,只見眼前有許多類似涼亭,範圍甚大,好像是漫山遍野,點綴其間,而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只不過會動的物體,好像以前都不曾見過。)老師啊!您變魔術,怎的一下子弟子都看清楚了。
濟佛:因為在此天中每一天人身高已有十丈,尊者、羅漢、佛菩薩更有百數十丈,所以老納也將賢生身形增長,如此比例相同,賢生即入實景。
勇筆:好辛苦,是不是以後著書都要如此。
濟佛:然也。
勇筆:現在老師是否引見弟子拜謁羅漢去了。
濟佛:不了,首著第一回讓賢生親臨其境,往後免得多費唇舌解釋,吾等往回走吧!
勇筆:是。請問老師這個地方叫大應供之宮,是何意?(原來所到之處是一座白玉牌樓,上書金字『大應供之宮』)。
濟佛:在漢曰羅漢,然則在梵乃為應供,五百數多,故冠上大。
勇筆:原來如此。
濟佛:好了,已到貴堂,賢生靈神投體吧!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蓮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