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回 仙佛在西方談末法
奉旨-歲次辛酉年四月初十二日[17日5月1981]
參加西方參議陽間世人,善惡之果報及談末法。
參加仙 佛如下︰南海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太上道德天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南天關恩主,無極濟公活佛,北極玄天高上帝,地藏王菩薩,文昌 帝君,儒教亞聖孟子,在凡間任神職參加眾神如下︰台北萬華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到。台北仙公廟呂仙祖,到。台中市龍鳳宮濟公活佛,到。台中市慈願堂關聖帝 君,到。屏東進修堂妙善如來,到。高雄市左營啟明堂福德正神,到。高雄市天后宮天上聖母,到。高雄市關帝廟周倉將軍,到。台南市天后宮三太子,到。南鯤, 李府千歲,到。太乙救苦天尊,到。孔廟至聖先師,到。東獄大帝,到。
主席︰由西方佛教教主,世尊當今天談末法參議會之主席。
記錄︰由儒教亞聖孟子,由南海觀世音菩薩當司儀,宣佈開會開始。
主席︰首先本教主代表西方億萬眾佛向各神仙佛聖道友表示歡迎之,因大家都是奉旨來此談論,討論,參議凡間眾生惡果,善果之報應,及談末法輪迥,望大家能儘量發言。
觀音︰在今天談末法,吾首先發言談之,並供參大家共同討論,現在陽間有一些修高練士及凡子大多不能完全明了真正之道,而真道乃是所有法門中,為不二法門,像佛,道,儒,基督,回教等,還有其他旁教,世人只是知道-道, 就道理,合乎理就是道,不合理的就不是道,但現在眾生似乎知道這原理,居然是明理道之,卻不能忽視各教,而更不可誹謗各教,這是不可諒也,有些陽間眾生, 抱著懷疑態度,認為儒教思想,有違佛院研究之佛學精神,為了讓世人知悉這個問題,特在今天末法會上,略述一點個人意見,以供大家參考,佛教與儒教,不但不 祗觸,且儒,道,釋三教本來是一家,佛教以慈悲為懷,修出世法,持五蘊皆空,一塵不染,了悟諸法空相,直指正法眼藏,萬法歸一,以明心見性而成佛,而儒教 思想,所說的佛家修道學,現舉例如下,昔日顏淵聖人問仁於孔子,子曰︰克己復禮,一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仁者人也,人之天性,本來仁慈,仁者者也,性 之德也,大學的格物致知,在格物者,戒貪慾悉嗔念,消痴者鏟愛妄,則其物不生,心物終無,使無所見,即五蘊皆空而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誠者天之 道也,誠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此乃為孔門傳授心法直指人心,允執厥中,修心養性而成聖。
孟子︰ 現吾補充一點,讓各位明切轉讓凡間眾生知悉,在東土中,正統的道德思想,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至孔子,以後至吾就失傳,道轉西域,至達摩老祖奉命 西來東土,闡發聖道,復還於中國,謂之老水還潮,一脈相傳,至六祖祖師才轉降火宅,始得儒教復興,就是現在鸞堂林立設立的原因。
觀音︰ 最後尚有一件大事,須要交待的,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五教是一花五瓣,現在若看看其自身之蛻變與氣數之淘汰,以及人心之歸向,和給世風之功效等,可知當是花謝 之時候了,因為一花之開,在早期雖然欣欣向榮,然好季節一過,必有其花凋萎之時,這是依天地間之陰陽長律而然的,不過在這花謝花萎之同時,我們且不要疏忽 了注意力,因為這是代花結實之時候了,況且我們在這五瓣之花朵上,既已耐心的探索了眾生的大概,那對這最後之一點真實怎可以忽略呢,要問此實是什麼,這便 是五教合一,而垂降的聖道是也。
大勢︰方才觀世音菩薩言之有理,是以現在人心之凋弛和世道之頹敗,已經是告極了,而劫難之澎漲和道德之沒落,亦已至頂,此實生民最大一次大悲運,故三千年來向未明洩之聖道,應運道降世上(即東土),而負執行責任者的大家(指佛,神), 奉天命而降於東土,指教眾生如何行持,行功立德,併力勸眾生向善除惡,以助眾生之善業,此乃應「道同劫降」之需要,故今於火宅開化之聖道,便是繼五教之花 而結之果實,繼而醒化眾生歸善之任務,亦是將人類沐道浴德之端倪,而今天在末法會,我們的任務當然是奉無極命,玉命共同想法參論,如何能醒化眾生向善,不 要再淪落六道輪迥中,再行輪迥也,而要做到如凡聞世人有功必現賞,有過要罰現報之功效,不要讓一些惡子逍遙法外,並能在今天末法會上,能選出一位專為陽人 職管善惡大簿的神佛,不知大家意見如何呢?
道祖︰大勢至菩薩建議有理,不知大家意見如何呢?
眾聲︰通過,這方法很對。
南天︰方才眾道友所通過的,要選出一位專職管凡間善惡之簿的一位神佛,並在將來應運時,或眾生歸空時,做為將來引上天回原,或降下地獄受苦,出生再行重新進修練,如被大家所選出的那位神佛,因事關責任重大,如被選中的道友,要全力負起任務,才不負今天大家全力負任於你也。
世尊︰方才大家建議要選出一位專為凡間職善惡簿的神佛,吾也感有理,等一下再行選出吧,請大家再發言共議,因今天東土地方(陽間),有一鸞堂奉玉旨要來觀看我們談末法,並將我們所談之話,填上現在正刻在著書中的善惡遊記,以告示世人知情,並請大家踴躍發表高論,以啟發世人智慧,乃在今天末法會的目的也。
天尊︰方才教主言之有理,現世上之眾生,因受花花世道迷去原來之性,而失去自己的良心,為非做歹,而使世道難以推動醒化,望大家能發表自己高見以啟發世人。
先師︰天尊之言,有理,首先吾先發言談今世人的修養問題,及應有的認識,修養的目的,重在發揚心性中的潛德潛能,但世人何以要如此呢,有左列幾點主要原因,望世人能奉行修之,
1求得至善-佛 家的修養,志在成佛,道家的修養,志在得道,一般宗教徒的修養,志在升入天堂,儒家的修養,志在聖賢,各稱各有不同,但一言以蔽,就要求得至善,至善就是 絕對的善,含有最高貴,最完美,最自由,最安樂,最真實,最永恆等意,西方黑格爾聖人所稱的絕對的性,康德所說的上級命令,格林所稱的宇宙精神,乃至尼采 所讚美的宇宙意志,都不過說明至善的一面,其實至善就是天理,就等於存在我們本心本性的明德良知,或者有人認為這至善乃是一種高遠的理想,非一般人所能希 冀,以致善為修養目的,未免不切實際,殊不知至善就是良知,為人人所固有,一念向善,就傾向於至善的一面,至善乃是無時不存,無處不現,並非玄不可測,所 謂聖人也就是一個照常道做人的人,也非高不可攀,人的修養如不以求得至善為目的,則在做人接物,必有私意滲雜其間,於是他的動機或出發點就易失之偏差,他 的內心就有矛盾存在,就有被襲擊的可能,此處一失,往往一切欺騙,疑慮,猜忌,恐怖,就隨之而來,終必滿懷荊棘,陷入罪惡的深淵,古今以來,多少有為之 人,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基於原因大都在那一念之差,良可痛惜,可知眾生不談修養則已,要談修養,就必須立此大志,才能步入人生的康莊大道,這不是說取法 乎上,僅得乎中,乃是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2求 得安樂,求樂免苦,原是人之常情,雖然在宗教上有所謂苦行修道,烈士,志士也以刻苦自勵,但其目的仍在求得個人或大眾的快樂,不過真正的安樂,仍須從修養 中才能求得,因為人生的慾望是無窮止的,永不能滿足的,自然界對人的限制也是永遠排除不盡的,古代帝王富有四海,仍不能長生為苦,何況普通人,大遭遇坎 坷,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想從外界的奪取求得滿足,真是難上加難的,惟有修養深湛的人,以服務創造為人生的目的,以助人為快樂之本,自有一股蓬勃朝氣發 露,和一種輕快灑脫之樂,這就是樂道順天之樂,但在個人的富貴尊榮,若是由於自己努力奮鬥,克難創造所得來,那就是自己內在才能發揚的表徵,也就是修養的 成果,受之心安理得,反之,如果是從投機取巧詐騙采奪而來,則其內心必疚,夢寐難安,而且是必然慮得患失,疑懼叢生,
3求 得大智大勇,人莫不希望他自己的智慧高,能力大,便發展他的抱負,但多數人總認為智力和勇力,是從知識學問和體格鍛鍊中得來,與修養關係不甚密切,殊不知 知識學問雖可促進智慧,但並不就是智慧,而體格鍛鍊,並不能形成冒險犯難不屈不撓的大勇,大智大勇也必須從心志修養中獲得,智力的本身,乃是心明覺安的功 能,又運用知識以構成判斷產生新的觀念和見解,刻苦塞維茨稱此為︰自由判斷的精神和慧眼,就是不受一切成見的約束和私慾的矇蔽,即能洞察事態真相的悟解 力,一切先知先覺的發明創造和領導群倫者的決策,都須要這種悟解力來指導,而這種悟解力,惟有從心性修養上排除一切蔽障,保持心體的虛靈不昧,清明在躬, 才能心安理得,諸葛亮仙翁是一位大智偉人,而他的大智是以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修養而來,我認為在人類世界中,得到知識最深刻的器官,就是道德力的感 應,這也是說明道德修養是智慧的泉源,其次所謂大勇乃是基於決心,膽量,自強,自制與榮譽心及責任感等而來,這與一時生理衝動的血氣之勇,及亞聖孟子所曰-視不勝猶勝也的主觀之勇,均不相同,它含是充分而強烈的動機,堅定的意志,沉靜的思考,沉著果敢,鎮靜不搖,對於生死大義更能瞭然於心中,永遠是堅定而泰然,
4實 現真善美的人生,人生真正的意義和價值,並不是個人的衣豐履厚,而是要追求真理,正義,建立各得其所各遂其生的目的,自由安樂的社會,實現真善美的人生, 古今中外人不知有多少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藝術家及志士,他們是殫精竭慮,研究真理,或是拋棄榮華,潛身苦修,或是赴湯蹈火,救國救民,無非要追求真 善美的永恆價值。
地藏︰孔廟(陽間)至聖先師大論,眾生弟子定能悟出修養的重要性,使人人能證佛界,地獄該空,也了吾心願也,今天吾在末法會上要詳談之,是如何使佛子(眾生), 超渡父母翁姑良方妙法,做人子女媳婦,每人都希望父母翁姑,壽終能登上極樂國土,以享受快活,因此才願花費金錢,精神,請道士,僧尼來誦經禮懺,是謂作功 德,即然有如此的孝思念,要報恩於父母,若逢父母臨終別世,對於喪事之舉行,定要戒殺生靈,免致過世雙親翁姑,擔負殺生之罪過,使父母翁姑之本靈能安然 也,同時能使永住西方極樂世界,是凡人子女媳婦最大的希望,這件之事,吾早已經明悉一切,今在末法會上叫大家若希望過世父母,六親求冥福者,最好備辦素 果,齋席虔誠致祭,那能得最大之效果也,不要愛一味,愛好名聲,想熱鬧,殺雞鴨屠殺豬羊,以備喪事忌日拜祭,如此做法者,雖有虔誠之孝思,請僧尼道士誦經 禮懺,欲消除父母翁姑,生前所作之過失,以求超上天界,這是妄想的,不但不能依所希望所得,反而因殺生靈,造成加添父母翁姑之罪業,豈能往生極樂世界享受 快活呢,其不妄想也,吾為了求統一辦理超渡眾生之父母翁姑之魂,並要求眾生要行善立功,勤作善事,以積陰功,回向父母也,這才是上上之策也,凡有眾生發願 從今去惡向善,為父母超渡登極樂國土,妙方如下︰懇求超渡疏文經之伏以佛法無邊救渡眾生超苦海,神通廣扶持黎庶出迷津,中華民國台灣省地址吉宅,佛子xxx暨合家眷屬人等誠恐惶稽首頓首拜茲為先父(母翁姑)xxx原命xx年x月x日時受生,享陽壽xxx歲,大限x年x月x日x時別世,下民竊思先父(母翁姑)生屬凡庸資質,無學性命雙修大道,不合返本還原規格,在生之時,對於天地間之道理,法律,所謂人倫道德亦無研究徹底明白,恐因不知不識,今吾決心誦地藏王菩薩超渡疏文經,為父母翁如超渡懺悔謝罪,建造功德,補償先父(母翁姑)歷劫之冤結,以為補償完滿,永享逍遙極樂,懇求南海觀世普菩薩為證也,《超渡疏文經》功曹土地神,神祇最有靈,靈感來擁護,,擁護超渡疏文經,,《舉香咒》,爐內焚寶香,香煙達上蒼,上蒼神聖降,降宅賜願力,(要誠心誦下此經,不可有雜念也),滾滾紅塵,埋沒俗子。
滔 滔濁浪,沉淪無數凡夫,萬劫輪迥,未得返本還原,,一身墜落,何能離塵出世,欲上靈山,須知尋真放假,思歸道境,應識去妄存誠,覓先天之大道,探無極之真 詮,一心清淨,掃情緣而不昧,五蘊刪除,修性命收無窮,若無智慧俱全,也得身心安泰,工夫造詣,自得名登仙籍,玄妙修來,當能果證天宮,入大乘之法門,門 開方便,行中庸之聖道,道啟康莊,度眾生於苦海超渡,出萬劫之迷途,慈悲常抱,濟死超生,功德長存,匹天配地,樂得靈山之樂,有人誦吾超渡疏文經,家家父 母(翁姑)全超升,假意誦吾疏文經,災禍父母不超升,是故除在下民虔誦真經,願對孝道守原理,遵守實行,信經下民所求誦疏文經如意,不勝懇願,謹此上疏,誦經終,望世人能珍惜此經,功效如願也。
聖母︰ 古佛,道友方才所談的超渡疏文經,眾生聞知此經必定能為他們父母們誠念此經以報達他們父母,古佛在今天末法會真是大發慈悲,願世人能誠珍惜此經,使地獄之 善惡魂,定能早早超生益升神界,今在末法會上吾論世上今之修道,古人之修道者,多數由於仕途淡薄,或商場失利,或情場失意,或受逆境之刺激,始願放棄家 庭,與名利,遁入空門或隱入於深山,而自修以補過,此皆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鮮有涉世未深,而願放棄名利與家者,是故,古人之修道,僅修己而度己,莫怪九六 原靈,只能度回四億者也,今之修道者,遠非昔日比,不妨奔逐名利,不妨家庭之累,只能修身,明道德,守綱常,以信待人接物,慈悲為懷,雖在家,亦可以修 道,亦可以成道,只要正己化人,修己度人,告功立果,此乃今之世人修道也,是不分老幼,不分男女,若能守孔孟之道,即謂之修道也,依然可成仙,成佛。
濟佛︰ 哈哈,高雄市天后宮聖母說的有理,諸凡子勤修大道,日夜辛勞,成道有日,可恭可喜,吾在今之會上,吾闡明大道真理,供大家參研,道之本源,由無極而降,謂 之天道,天道者,日月五星循環之道,即正道也,絕不可得越軌,是公正無私之大道,天道降於地道,而地道乃是康莊大道也,非崎嶇之羊道也,地道揚於人道,人 道者,道德之道也,凡修造者,應由人道修起,修人道必需先修儒家之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也,人道修成,就可由地道之康莊大道而登天道,那正道歸一而得也,時 值三曹普渡之期,上天有好生之德,開方便之門,人人可修也,望願世人能珍惜吾之言也,偈曰:一切色身皆是佛,萬眾轉輪不二家,,證到三摩光明地,莊嚴七寶 散金沙,,草木春秋皆佛性,陰陽顛倒亂龍蛇,,而今悟到龍華樹,重種菩提用妙花,,慈航常泛天地窄,楊柳普淨宇宙渣,,善男信女齊攜手,降心服意照釋 迦,,胎卵濕化皆成道,九幽十類現玉霞,,蕉衣露出泥金字,鳥語傳來紫玉簫,,青燈一盞胸前掛,幾曾照破黃海濤。
太乙︰ 方才濟佛參理,眾生望願用心悟之,自古以來至今,花花世道修道者眾多而成仙品證佛果者稀,何故也,皆因未遇真道而功果未滿,古人修道者,皆是苦修苦練,舍 家拋業,斷情絕欲,自修自得,心不妄動,修至內外功圓滿,至誠所感,然後得蒙果位,人生天地之間,均皆陰陽造化之中,難脫天道循環之理,無不受制於自然因 果定律,修道要求明心見性,發揮悟心,次求安生立命,現在我在今天末法會上,把天道大概分解一下,望眾生能得悟,何謂天,何謂道,中國傳統上天字形容含義 在至高無上,至大無越的意思,在思想家來講,分別含有下列幾種意義-
1墨子聖人及古代人所謂的天,多為主宰的天,含有天神的意義,亦可說是宗教的意義
2老子所講的天,純為自然的天,沒有神和宗教意義
3儒家所談的天,有主宰的天,有性命的天,有時又謂自然的天,中國人有更多的認定,計其五者舉於下---
道的意義--
1道可作原理及道理解釋
2道可作法則及方法解釋
3為道可作道路解釋
4道可作道德解釋
5道可作太極或本體解釋,(一陰一陽之謂道),朱子聖人以道為太極,道家講道,有時為原理,有時為本體,前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後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的分類--
1天道→易曰,立天之道,曰陰和陽
2地道→易曰,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3人道→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4孔子偏於人道,老子重視天道
人道的分類--
1修身之道-重視意識,正心及其他修養功夫
2齊家之道-重視慈,孝,友,恭,和,順,勤,儉等德目
3治國平天下之道-重視忠愛禮讓,天下為公等
4求學或教人之道-學不厭,教不倦之尊師重道
5處世之道-持身涉世,待人接物,交朋接友,和睦鄰居,尊賢敬老等,總之三教(儒,道,佛)之道德修為,性命修養,貫串融和,都可以使眾生了悟道的真理。
孟子︰方才已選出一位專職人間善惡簿的佛神,由文昌帝君當選之,望眾生能共同效扶。
文昌︰多謝各位道友能共推吾為職管人間積善惡簿之事,吾會盡力效命之,望眾生能好自為之,不要為自害自己也,吾隨詩一句,修圓大道有誰知,修道莫怠心莫虛,來日到頭君自悟,返回天界禮瑤池。
觀音︰多謝今天各位仙,佛,神,道友來參加末法會,並在今天會上,能開示各凡間眾生了悟真理,而凡間任神職位之眾神佛,應能多多開化凡子向善修心,早早登上無極西方任眾生逍遙,今到此止,宣佈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