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遊彌勒淨土世界()

濟公活佛 降 乙丑年九月十五日天筆蔡生扶

偈曰:生也空,死也空,作繭自縛慾望中。

   來也空,去也空,解脫自在逍遙中。

濟 佛曰:人生來兩手空空,死後也兩手空空,一無所得,去也一無所得。但在生存的過程中,有些人存在著多重的慾望,使生活感到緊張不安;於是在無形中沾染了不 良習性,如惡口、濫發脾氣,而作出不當之行為。又有人在生活中感到枯燥乏味,寂寞無聊,因此就想找些刺激新鮮的,來當成一種消遣,於是就養成種種嗜好,如 吸毒、吸煙、賭博、酗酒、進出色情場所,這都是不良嗜好,因為這對身心健康及家庭事業,都有不良的影響,但是偏偏有那麼多人喜歡這些嗜好,難道沒有這些嗜 好不行嗎?

好的嗜好是一種消遣,壞的嗜好是一種病態,

好的嗜好是人能轉物,壞的嗜好是人被物轉,

好的嗜好是逍遙的,壞的嗜好是自縛的。

但今之世人,追求好的嗜好者少,受壞的嗜好引誘墮落者多。受好的嗜好入迷者少,受壞的嗜好入迷者多。

人往往在心情不好就暍酒,想借酒消愁,殊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在心情煩悶時就吸煙,殊不知借煙吐悶,悶更悶。在無聊枯躁時就賭

博, 殊不知借賭化躁,躁更躁。這是何等不值得的想法與作為。在此吾奉勸凡是有不良嗜好的人,都能試著-想法與作為的轉向,重新評估自己的嗜好是值不值得,是不 是真的須要它,是不是要永遠受到這些壞嗜好所俘虜。當然每個人都不想這樣,但是在得過且過,在縱容自己之下,又犯上了。如何在順其自然之下改掉那些壞習 慣,這是最好不過了。那唯有使心理滿足,智慧純淨,因為當心理滿足,喜悅,平靜時就自然而然不再須要那些嗜好,當智慧純淨時才能清醒看出自己的所作所為, 才知道那些壞嗜好是不好的,是多餘的、牽絆的那麼如何使心理滿足,智慧純淨呢?唯有多看經典善書,修心養性,或唸佛(南無阿彌陀佛)持咒,這對智慧的開悟 是很有效用。免得在人生中先作情緒的俘虜,後作物質的奴隸。

蔡生曰:恩師苦口婆心的為世人留下醒世箴言,相信能解救許多迷途羔羊皈於正途的。

濟佛曰:賢徒!今日又到著書時間,準備出發吧!

蔡生曰:是的!弟子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起程吧!

(說時遲,那時快,轉眼間眼看濟佛帶蔡生魂魄進入慾界第四天中。有十多位羅漢預知濟佛來到,所以先來迎接,並互相行禮問訊,蔡生身感兜率淨土的殊勝美好,而首先讚美…。)

蔡生曰:來到此地,無空氣污染,無色情暴力,人人皆懷有一顆清淨喜悅之心,看得使人身心清涼,煩惱頓除。

羅漢曰:賢生,這是因為人經過修持之後,來到此淨土,已非肉體之身,更非五漏之體,所以身體內沒有生理問題,這是修持之後的自然變化。

蔡生曰:內無煩惱,外無污染,無色情暴力,更無情感煩惱,寶宮之多難以計數,每座寶宮都以珍貴珠寶裝飾,看來都非常的莊嚴,也非常華麗,置身此處,就好比是一位尊貴的國王,擁有眾多財寶,又沒有被偷走的顧忌。

羅漢曰:是的!因為這裡是福慧莊嚴世界,寶宮就有五百億之多,每座寶宮都以七寶(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瑪瑙)裝飾得莊嚴、華麗、壯觀,微妙。

蔡生曰:兜率陀天與人間相差真是太大了,如果世人想追求更理想的世界,這裡應該可以滿足他們。

羅漢曰:那就趕快叫他們修持,等到有一天與當來下生彌勒佛的因緣聚合,即能上生來此,我們也非常歡迎南贍部洲的眾生,到此一同修持,一同生活,相信這裡的生存環境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蔡生曰:那當然,但是 尊者慈悲為什麼不讓所有眾生都能上生在兜率陀天,這不是更好嗎?

羅 漢曰:哈哈!我知道賢生你心繫眾生,心懷慈悲之念,所以才會有此想法,相信南贍部洲的世人,看到遊記中所描寫的淨土,也很想上生到兜率淨土。但是你要知 道,如果此淨土也讓吸毒者、詐欺者、擄人勒索者、竊盜者、睹博者、好酒色者,上生此清淨國土,那麼這與南贍部洲又有什麼差別,一片莊嚴淨土,豈不是成為污 穢之地。

蔡生曰:說得也是,否則讓一些沒公德心及有破壞性的人來此,我看這裡的環境早就一蹋糊塗了,怎能保有如此清淨莊嚴。……這麼說來,一些曾經做過壞事的惡人,都沒機會上生此兜率陀天了。

羅 漢曰:不是的,只要這些做過壞事的惡人,能夠在彌勒菩薩形像前,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永不再犯,更行功立德,他以前所做的壞事,當可漸漸解消,正如儒家所 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佛家所言:「有罪即懺悔,懺悔得清淨。」因此至心虔誠的懺悔,當可得佛光的加被,使心靈得以清淨。

蔡生曰:「身體有污穢須要洗澡,心靈有污穢須要懺悔。」立於佛像前,至心虔誠的懺悔,蟻生有些經驗,在懺悔之後,心靈頓時覺得清醒、解脫、喜悅、自在,就好像是一位剛被釋放的罪犯,感到無罪一身輕。

羅漢曰:是的!這是賢生你對佛的虔誠,才能感覺這些微妙的感受,在此吾也奉勸世人,如入佛殿,最好能虔誠的拜佛,掃除身心的污穢,使心靈更趨於平靜安祥、自在喜悅,使七垢清除。

蔡生曰:何謂七垢?

羅漢曰:七垢乃是修行之人的七種煩惱。如

一、欲垢:欲望的煩惱,例如自己做了一些功德,希望他人知道。

二、見垢:對自己所做的功德產生執著與分別。

三、疑垢:對自己所做的功德產生懷疑。

四、優垢:對自己所做的功德跟別人比較而產生輕慢之心。

五、憍垢:對自己的功德產生愩高之心。

六、隨眠垢:對自己所做的功差於別人而帶來自卑的煩惱。

七、慳垢:對自己所做的功德產生吝惜之心。

蔡生曰:請問尊者,這裡的七寶行樹是否與方才尊者所言的七垢有什麼意義存在。

羅漢曰:修行之人掃除七垢,方能得到七寶-功德法財,亦稱七聖財。七聖財在報恩經的解釋是: 

一、信財:人海茫茫,能知信仰的人,就好像在大海浮沉中抓住一根浮木一般。人生如能修行信仰,法喜充滿,勝過凡夫俗子得到身外之財。

二、精進財:既生為人,又知信仰,如能精進修持,亦是一種法財。

三、戒財:精進修持之後又能遵守戒律,不踰距,不越軌亦是修行者的法財。

四、慚愧財:能夠遵守自己所持的戒律,反省自我,是否有所缺失,無則安,有則改,知所慚愧,亦是修行者法財。

五、聞捨財:聽經說法,如須佈施奉獻,能斟酌自己能力,盡力而為,亦是修行者一種法財。

六、忍辱財: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忍是無限力量的泉源,能忍辱者更是成就佛道的原動力。

七、定慧財:修行之人有定必有慧,有慧必有定,因為定能生慧,慧能生定,故定慧是分不開的,更是一種難得的法財。

修 行人有此七聖財,必能除去七垢(煩惱)。能除七垢,必得七寶,這是自然平等的現象,就像人間的買賣交易,得到了金錢失去了物品,失去了金錢得到了物品;又 像善惡禍福一樣,惡事做盡,福份享盡,凶禍必到;善事多行,勤儉持家,福祿有餘。所以世間是一切自然平等的因果法則,誰也沒吃虧,誰也佔不了便宜。

蔡生曰:尊者說得很對!凡事都有它的自然法則,一切事物也脫離不了自然法則,有智慧的人早日發現自然法則,無怨無尤,行善積德,只有無知的人們,報怨貪求,反而貪來惡果,求得業障。這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濟佛曰:賢徒!時候不早了,準備回堂吧!

(此時蔡生向眾羅漢頂禮辭行。濟佛帶引蔡生回南贍部洲聖天堂。)

濟佛曰:聖天堂已到,賢徒下蓮台,魂魄投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yfuder 的頭像
    myfuder

    積德改命

    myfu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