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回 彌勒淨土世界()

濟公活佛 降 乙丑年九月初一日天筆蔡生扶

偈曰:戰戰兢兢汎行舟。不進則退逆上游。

   精進道業在此日。一朝功成樂無憂。

濟 佛曰:修行者的精進準則,就如逆水行舟,必須往上筏。修持者的處世原則,必須學習中庸之道,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就像學騎腳踏車一樣,有經驗的 人會告訴你:當你將倒下左邊的時候,就趕快將方向盤轉向右邊,使前輪與後輪呈現「S」的弧度,就不容易倒下來;當你將倒下右邊的時候,就趕快將方向盤轉向 左邊,使前輪與後輪呈現「S」的孤度,就不容易倒下來。這就是學騎腳踏車的原則,也是剛開始學習必須知道的一點常識。可是知道了常識,了解怎麼做,還是不 行,因為一騎上腳踏車,雙手仍然不聽指揮,依然騎得東倒西歪,等到一段適應時間的學習,才能成為自然,再騎上腳踏車,也不會倒下了。學道也是一樣,前賢大 德經常告誡初學的人:應該怎麼做,怎樣才能改掉壞習慣及壞脾氣。雖然初學的人也記在心中,想把那些壞習慣與壞脾氣改掉,但是剛開始口仍然不聽指揮,不小心 又犯惡口,不注意又濫發脾氣,總是有點懊惱。這就像學騎腳踏車一樣,知道要怎麼做,但是雙手不聽指揮一樣。由此可知,凡想成就一件事,必須經過學習階段, 而學習必須有一段過程,不是馬上就會;學習必須不斷努力,不是坐享其成;學習必須不怕失敗,不是一次可成;學習必須不怕苦痛,不是輕鬆快樂。因此成功者 --必是不斷努力耕耘的結果;成功者--必是汗水、淚水的結晶,它沒有僥倖與不勞而獲的。

蔡生曰:恩師說得甚是,凡事沒有不勞而獲的,凡事沒有不經學習就能成功的,相信世上每一個人都能以此為座右銘,不要怕失敗,不要怕苦痛,只要奮發努力,成功就在眼前。

濟佛曰:好了!今天就要帶你到欲界的第四天,讓你開開眼界,看看兜率陀天的彌勒淨土到底有多莊嚴、多微妙吧!

蔡生曰:謝謝 恩師!弟子已準備好了;請 恩師起程吧!

(此刻說時遲,那時怏,眼看 濟佛駕穩蓮台,如電光火石般,穿梭在虛空之中,剎那間已在欲界第四天-兜率陀天彌勒淨土世界中。)

現在已到兜率陀天的彌勒淨土,是最接近欲界的淨土世界,賢徒可張開眼睛看看眼前的世界了。

蔡 生曰:哇!果然淨土世界不同凡響,真是一個奇妙光明世界,就是世外桃源也比不上這裡,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寶樹上的果實是琉璃色的,無量光明照入琉璃色中璨 爛旋轉,發出微妙光明。無數瓔珞在徐風之下,亦自然發出微妙音樂,使人聽起來有清涼舒適增上菩提心的感覺,讓人了無牽掛,煩惱頓除。樹下又有微妙香潔的天 女,身披輕紗,面露慈顏,各持樂器演奏菩提妙音,看了使人賞心悅目,聽了使人心曠神怡,不像凡間的靡靡之音,看了使人心生貪著,聽了使人心生愛慾。但是奇 怪既然是淨土世界為什麼這裡還有女人?

濟佛曰:喔!前面來了一群天人,他已向我們問訊行禮,大概是要接待我們的。

羅漢曰:今日已知 活佛欲來,所以特來迎接,是否先往內院小坐。

濟佛曰:今日著書前來,道務在身,徒兒又有些疑問,不如以後再到內院。賢徒你對這裡的環境如果有疑問可以提出來,請示他們,他們會樂於解答的。

蔡生曰:喔!好的!請問這位菩薩,淨土世界為何尚有女人,這不是更助長天人的貪慾嗎?

羅 漢曰:你問得太好了,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這些百寶天女,皆是福大德大之人,外表看來沒有一點妖艷的誘惑姿色,只像在眾草中點綴的花朵一般,我們只 是相見微笑,彼此沒有貪戀愛慾的念頭,這是欲界天的欲樂昇華,不像凡間的色情歌舞,往往使人心生貪著、愛慾、著迷、墮落、消沉。

蔡生曰:菩薩說得也是,這些天女輕歌妙舞,歌唱都隱含著佛音法樂,使人聽了有增進菩提心的感覺,可見她們是修行人的助緣。

羅 漢曰:是的!就像人間的佛教道場,雖有男女,但是在莊嚴的妙境之下,愛慾就伸展不出來,這乃是環境與佛音的薰陶下所產生的因素,大家生活在這個世界裡,心 中充滿著法喜與滿足,所以這裡又稱「知足天」,這對於有心學佛者來說,實是一個理想的環境。免得人間的凡夫,想往生淨土,但是一聽淨土世界沒有女人,就沒 興趣往生了,所以大慈大悲的彌勒菩薩特別在他的淨土中變現天女,以便能接引更多的欲界眾生,來這裡修習佛法。

蔡生曰:喔!原來如此,但是有人說生在欲界的人都未脫離輪迴,那麼這不表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嗎?

羅 漢曰:哈哈!所以這裡是欲界中的淨土,淨土中的欲界,為什麼這個淨土要設在欲界中,乃是專為有情眾生而設,所以離人間很近,俾以接引往生的眾生。至於欲界 中有輪迴,乃是指一般的欲界,他們只知享樂享福,福盡即墮入輪迴,但是這裡的淨土世界環境清幽殊勝,沒有使人墮落的縱慾享樂,所以那有輕易的墮入輪迴之 理,只要等到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成佛,於龍華樹下大轉法輪時,凡是親近者皆能證道成真,永不退轉得阿羅漢道。因為淨土世界與欲界不同,而國土的分別即有許多 種,如地獄國土、人間國土、聲聞國土、緣覺國土、菩薩國土、佛(法性)國土。皆由各人修持與因緣感召,各居自己的國土。但有五乘共土,如人間即是,亦稱凡 聖同居土,何有五乘(佛、菩薩、緣覺、聲聞、人)共居此世界,乃因人由業報感召而生,佛、菩薩是乘願再來度化世人,所以有凡聖同居的現象。那麼彌勒兜率淨 土,它是三乘共土,亦就是由佛、菩薩、聲聞所共住的清淨國土。又有大乘不共土,還是諸佛所居住的法性土,亦稱為「常寂光土」。以上是淨土的分別。但是目前 在人間的增上緣,且易修、易證,又離我們最近的淨土應屬兜率陀天的彌勒淨土,彌勒淨土又稱知足天,換句話說就是凡是上生此天之天人及菩薩眾皆能享有法樂心 滿知足,又因上生彌勒淨土的修持方法極為方便。一來不必修禪定;二來不必斷煩惱。不修禪定往往餘有煩惱未除。所以天台宗又稱兜率陀天彌勒淨土為「方便有餘 土」,乃是這個原因。又凡是上生兜率淨土的天人,皆有行慈濟眾的慈悲心懷,不是為了個人利益而往生的,也不是為了享受而上生的,而是欲行利己利人而往生 的,利己是上求佛道,利人是下化眾生,這是兜率淨土功德殊勝的一大原因。

蔡生曰:這如何解釋?

羅 漢曰:因為將來彌勒菩薩還要下生人間成佛,所以上生兜率淨土只是一方面進修佛道,精進自己的道果,一方面是為度化眾生而來。如於梵網經菩薩戒中云:「一切 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表示無始以來我們皆曾在娑婆世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輪迴路上永無休止,一切眾生都曾做過我的親戚眷屬,皆是有恩於我的 人,所以要報答他們,要報答他們以修道的人來說;度化他們,讓他們離苦得樂,解脫自在是最好的方法了。所以修持菩薩道的人都不忍心獨自涅槃,就像天下父母 心不忍心拋棄自己的子女一樣,如正法明如來早已成佛,但為了救度娑婆世界的眾生,所以不惜倒駕慈航,成為現在的觀世音菩薩,這就是大乘根性的人能不厭生死 呢?因為他們居於慈悲心又入世而不厭生死,救度眾生而不捨眾生,這才是大乘根性的人。為什麼大乘根性的人能不厭生死呢?因為他們居於慈悲心又不忍心見到眾 生沉淪苦海,而獨自逍遙解脫,同時有大乘根性的人,他們已了解「生死涅槃不二」的道理,知道「生死如夢幻」的真義。因而菩薩常常有這種發願:願生生世世度 化眾生,隨眾生在生死中受苦受難而無怨無悔,不存一刻心捨眾生之念。但是因有初學菩薩道的人,雖有菩薩之發心,一心一意想度化別人,但是往往力不從心,能 力不足,又怕此世如果不修好,來世恐怕迷失佛道,而造作更多惡業,使自己墮落。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有菩薩心的人只要能暫時求生兜率陀天,親近彌勒菩薩就沒 有這個顧忌,因為彌勒菩薩尚要下生人間。如在-菩薩處胎經說:彌勒菩薩將來下生人間,於龍華樹下成正覺時,初會轉法輪時,所度眾生有九十六億人,此諸眾 生,皆是過去於釋迦牟尼佛聞法中受持五戒者。二會轉法輪時,所度眾生有九十二億人,此諸眾生,皆是過去於釋迦牟尼佛聞法中受持三皈依者。三會轉法輪時,所 度眾生有九十二億人,此諸眾生,皆是過去於釋迦牟尼佛聞法中僅一稱南無佛者。所以凡是修持菩薩道者,如能求得往生欲界第四天兜率淨土,跟隨彌勒菩薩下生人 間,龍華會上皆可得度。所以求得上生兜率淨土的人,都是為了救眾生出離苦海,而不厭生死,願追隨 彌勒菩薩下生人間,願成為 彌勒菩薩弟子,廣度眾生,助 佛教化,願踏上悲、智、願、行的腳步,願學諸佛菩薩的精神。

濟佛曰:賢徒!今日時間不早,咱們也該回程了。

蔡生曰:感謝 菩薩今日能詳述解說有關疑問,真是功德無量,希望後會有期。

(在互相問訊行禮之後,濟佛帶蔡生返回南贍部洲台中聖天堂)

濟佛曰:聖天堂已到,蔡生下蓮台,魂魄投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yfuder 的頭像
    myfuder

    積德改命

    myfu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