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府四殿文判詹 降
詩曰:轉世輪迴必有因。堪嗟士子日沈淪。
鸞門警世綸音佈。廣泛仙槎渡庶民。
聖示:際值末法時期,雖曰道魔併降,但道場處處普傳天音,廣度有緣,因
而在此時期,修道之成敗,端在各人智慧,而其起伏之變化甚大,而
使人蔽障亦更深。今日吾即是奉主公聖諭,降爾道場,開示一篇判例
,闡明末法時期在道場之發心,所受之福報,並加以上溯其前因,以
列入寶書勸世,見賢思齊。
述:效勞一志得為神
在廿餘年前,台中有一鸞堂,可謂開創鸞門全面普化之先鋒,振興台疆
鸞門道脈之普傳。但是在當時道務未盡普化之時,雖然堂中有扶鴦,並配合
期期雜誌發行。唯當時黎庶不盡暸解鸞門之普化,因而助道者少,發心者亦
少,因而一切庶務均有賴核心三、二人,事事均須兼顧。
當時有一姓李之老者,已進入鸞門,身為鸞下十年,已五十有餘,且居
住離道場有五、六公里遠。當時交通未成如今之便利。李氏兼無汽機車可代
步,從住家到道場,端賴一輛腳踏車。但李氏見道場工作無人分擔,自行發
心,每天早上十時到道場,晚七點回家,在堂中幫忙抄寫發行等一切雜務。
十年中不曾間斷,直至在道場中效勞十年零玖個月廿七天之後,一天早上欲
到道場之前,先行沐浴之際,卻在此時立即蒙該堂福神之帶引,直上南天報
到。
此案在本殿建檔結案,蓋李氏前世乃生於道光初年,本為富家子,姓張
,為人卻頗紈袴,但稟性卻是善良。在當地有關廟,十幾年來無法順利完功
,乃因廟中人士之不和,以致造成工程進度之緩慢,張氏發心加以協調,出
錢出力,可謂功德莫大。但因張氏一生逸蕩,稍有敗行,因而無量功德雖已
呈報 全闕,但與關廟各人事之因緣,乃再判轉此世,個人均接受領命下凡
之辦道使命,而各自完成夙世慧命。
以此案例而言,修道之行持,首在發心,其功無限。今夜述此案例,乃
為勉勵天下各道場諸賢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