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不足補修功德所
濟公活佛 降
詩曰:一入道中發奮心。殷勤不怠始而今。
三千八佰圓功果。智慧明成有好音。
聖示:善根慧器之修所,一入大道佛堂,即起發心,勤奮精進,無懈無怠。需知,人生在世,借假修真,三千功八佰果,必需由精勤恒行而圓滿。所以,大道修子,在修持大道之際,智慧最為重要。賢生出竅,該去著書了!
勇筆:弟子參見老師佛駕!您所云及,修子最重智慧,但是,有些人就是天資較遲鈍,怎麼辦呢?
濟佛:賢生吾等邊走邊談吧!(師生跨步出堂之後。)智慧很抽象,沒有個具體指標。但是,它有氣質,可以讓人言談間,豁然發覺,智慧氣質的存在。
勇筆:老師您這麼說,弟子很認同;可是,我們現在不是在說藝術、優雅的氣質。而是怎麼讓修行人具有智慧!
濟 佛:賢生莫急!智慧是從學識、知識,以迄經驗,加以融匯而成。試看古來,諸葛孔明、劉伯溫等,莫不上知天文、地理、奇門八卦、五行生剋等。在如此博覽群籍 而運用中,莫不言必中肯,深妙精闢。外在更是溫文儒雅,神清氣朗;一看即知智慧之士。如此不正是智慧是一種內涵,以及氣質,可以讓人用感覺而察知。
勇筆:老師之意是指修行人要由知識、學識以及經驗中累積智慧?但是,所謂經驗,是從失敗中學得教訓,失敗,會不會影響道程?
濟佛:剛好是一種考驗!禁不起失敗的考驗,怎麼顯出成功的可貴?
勇筆:這不會太殘忍嗎?為了突顯智慧、成功的可貴,冒著損敗道基的風險!
濟佛:如果不想冒險,在學識、知識的充足,亦即在研理、明理的學習中,要用心具足苦工。諸天聖神仙佛,藉著諸大正教之道場開示真理妙諦,如此不辭辛苦為那樁?豈不就是要修子們明理而具智慧。
勇筆:說得也是!但是,如果修行方面很好,不過智慧不高;具體而言,許多道子一切佛規禮節,修行功課,俱皆發心精進,但是,年紀大了,所以無法研理明理,因此也就少有道學知識之智慧,那怎麼辦?再換另外一個角度,有的智慧很高,但修行工夫不足,那又怎麼辦?
濟佛:為什麼諸天仙佛要降駐人間道場?為什麼諸天仙佛要乘願下凡?雖然佛未住世,但是,依法、依僧,就是要補其不足。
勇筆:但是仍有許多修行者,受限於客觀之因素,無法修得那麼圓滿,怎麼辦?
濟佛:就因為如此,三關中均有補修行,各淨土,甚至東天、地府,亦均有補修所。甚至在本書所遊之處,都有成就更高法體,補修不足之處。
勇筆:是的,前面如丹泉、如去執園、如光明室等俱是!那麼,今夜往何去?
濟佛:今日帶賢生去訪談丈二金剛與小人國的修補所。
勇筆:丈二金剛弟子懂,修行境界愈高,靈身會愈高大。那小人國豈非是修行倒退,又怎麼來到和陽關?
濟佛:賢生怎麼迷糊了?方才不是問,如有某方面不足怎麼辦?小人國就是有不足,但其它方面又具足,所以,就進入補修所補足,才能應考証性成真。
勇筆:老師啊!有這麼個地方,會不會讓修子產生依賴性?想說縱有不足,也可以來到這裏才補?
濟佛:人間法律在量刑中,以動機為標準,証道衡量亦如是,有此心態,他就到不了如此殊勝的地方。就像貴堂之昊天紫綬靈修院,有如此殊勝保調法門,但是世人若明知而去自殺,即不予保調是同理。
勇筆:感恩老師美言!嗯!這裏該到了吧?正如老師所言,進關來,怎麼有巨人與小矮人!對了,巨人是怎樣的境界?矮人又是怎樣的境界?
濟佛:巨人是修的很好,智慧較不具足。
勇筆:矮人則是智慧具足,但修得不好?弟子找巨人與矮人來訪談好不好?
濟佛:這一關要帶賢生去參訪各自不足的修補室,往後有機會再訪談。賢生看看,這裏是智慧足,修行不足之補修所。
勇 筆:(原來已來到一座大殿,非常寬廣而高聳,正中大佛燈,檀香煙裊,有一股端肅而孤寂的感覺。許多小孩童身材,但卻是男女老幼的形態者,非常虔誠的跪著, 有的是神情嚴肅,有的是唸唸有詞,而共同點是:頭上的暗淡黃光逐漸轉為清澈。並且,越清澈就會逐漸長大,其中,已有人逐漸快要恢復常人般身高。)老師啊! 他們是在補修不足嗎?
濟佛:是的!這些位修子,在世大多屬高知識之人,也正因為自恃學識與智慧,所以對修行的功課,就會疏失。
勇筆:老師,修行功課的定義是什麼?
濟 佛:各教門、宗脈,或有不同功課,但絕對有明定。譬如佛家早晚課,譬如禪家之坐禪,淨土法門之唸佛拜佛,道家練氣士之坐工,靈修者之練靈,大道修子之上香 叩首禮拜等等。其用意不外,藉明定功課,強力約束自身之心志,即如戒定慧之互補互生;以功課勵志,以志明行。正是:信願行之動力。
勇筆:感謝老師開示!在大殿中,這些位跪在殿前之祖師大德,又是為什麼呢?
濟佛:賢生看見了,他們頭上有黃光卻暗淡,那表示有在修行,但是,卻有不足,所以才會渾濁,在補修中,逐漸去除渾濁,而顯現清朗,若至光明剔透,則是修補大功告成,可以參加考証。
勇筆:就只跪在那裏就可以補修?
濟佛:賢生不是有看見,他們神情不同。那就是在針對他們所不足之處。譬喻說:有在世誦經不足,在此就補其經典,若是禮佛不足,或是禮佛不盡發誠,就針對其不足而補修。而補修之具足與否,即由其頭上光華即可察知。
勇筆:怎麼沒見有督管仙佛呢?
濟佛:賢生口稱彼等為祖師大德,修行都有某種水準以上,還需要督管嗎?好了,今夜先行至此,回堂吧!
勇筆:咦?不是還要去參訪巨人?
濟佛:下期再去了。可,賢生靈神投體。
勇筆:弟子恭送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