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陰星君              92621

詩曰:三省吾身智慧彰。為民立命德綿長。

慎終追遠民歸厚。廉潔由心世代香。

第三章:誠、孝

宗聖:曾參,字子輿,乃繼顏回之後,承受天命者。雖然經常被孔子評為魯鈍,但其「誠」、「孝」而悟天命,而承繼儒家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道脈與天命。

曾子常以自己不如顏回而懷念道:「以能問於不 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顏回),嘗從事於斯矣!」進而自勉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 已,不亦遠乎!」曾子以孝聞名,有一次上山砍柴,家裡來了客人,其母少有招待客人經驗,不知如何是好,焦急萬分,於是把手指頭咬破,這時孝子:曾參,突然 覺得心疼,猜想家中一定有事,於是下山問候他的母親,這是曾子極孝順父母,才有這樣的感應的,即是列為《二十四孝》的【母子連心】。

對於曾子居於貧困亦能守節,有一例:曾子貧困 時,曾耕於魯,魯君聞之而有所餽贈,他固辭不受。使者勸他接受,道:「先生並非向人乞求的,而是人家自願送給你的,你為何不接受呢?」曾子辭謝道:「我聽 人家說,受人施惠者常畏人,而施捨者易驕人,現在魯君有賜,縱使他無驕氣對我,而我豈能避免對他畏懼麼?我與其富而畏人,不若貧而無屈。」孔子知道了這件 事,讚美道:「參啊!由這番話,足以保全名節了。不然,何以人家稱讚你是廉節的人呢?」

曾參重視孝道,孔子以其為首,親自教授他《孝 經》,本書後來影響到韓、日、越等鄰近國家國情民風頗鉅;故他認為在雙親生前,以菽水之養,遠勝過死後方殺牛去祭墓。《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 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曾子聞之竟能拳拳服膺,實踐此德,故其對身體的保養有道,至死仍是無傷,並以此 示諸子弟道:「啟予手!啟於足!詩云:『戰戰競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為了在承受天命上能常保慧命,於是在其日課中實行一日三省:「與人謀事而不忠乎?與朋友交往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一生仕途大致是:初仕於莒,以後齊國請他為相,國請他為令尹,晉國請他為上卿,承天命、道德、學問聞名於天下,於孔廟四配位列第二位。曾子甚為重視民情風俗、百姓福利,故道:「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是曾子對社會風俗道德的關懷與輔導。

如今世間缺乏「誠」、「孝」,導致民風不古,人人不知省思自身,而謀事欺上、交友不信、授記而不溫,僅聽怨天尤人之聲,未聞真懺悔者之音。

願世間人人能夠從善如流,學習宗聖之精神而修善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yfuder 的頭像
    myfuder

    積德改命

    myfu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