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道院院尊關 登台 九十七年八月十三日
第四章 雙耳失聰之因果報
眾生有太多劣習,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愩高、我慢」。
人心一旦起了愩高,便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對於他人的一切將認為下等,並且從心裡迫切希望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而別人的意見,則視為無益之論談;因此,非常容易置他人於無物,甚至於有任何言論商討之事,有所與自己之理念不合,則給予完全的否定。
若有言論與自己不謀而合的,雖然付諸行動,即使會造成社會重大弊端及毀損大眾利益的,亦認為是良好的言論與意見。這樣的人,通常對於父母尊長所交待的事情,都不會放在心上,形成「馬耳東風」的情形。對於父母尊長的慈訓都能聽而無聞,那麼對於別人的需求,自然也就如同風吹一般,不存放於心。
尤其是當眾生有苦、有悲、有怨之時,雖然大家很快的將要求反映出來,卻遲遲無法獲得當事者合理的解決,因為這種人從未將苦難者的心聲存放在心裡,雙耳雖然 聽見苦難者的呼喚,卻總是逐一的拋諸於腦後,完全不當一回事,且置之不理;像這樣的一個人,無論身處於何種地位,都對於眾生是無益的。為官者對於百姓的困 苦訴求,若是聽而不聞,不知民間疾苦,則為官亦對於大眾無所益處;富裕中人,若是只顧自己的安樂,對於困苦人的悲慟,視若無睹,聽而無聞,則雖富甲天下, 乃無益於大眾。
在科技昌明的現代裡,對他人的話語隨便聽聽,而從不認真去思考,不認真去實行者大有人在;並且明明眾生有急迫性的需要協助,卻能輕鬆的任其催促,而處理其 人之諸事件上非常緩慢,甚至拖延得過份,令眾人心急如焚。像這樣的人,雙耳未予以善用,甚至根本不善用,則將形成未來世之雙耳不再有其功能的業報。
此外,乃是父母生養、師長教育我身,彼等對於我人總是百般呵護,有時雖然不免出於關懷,而多有叨念之處,亦皆出於慈心之關懷。若是無法聽受而省思,則屬於「馬耳東風」,未來世中必定造成雙耳失去其用途,輕者仍將有聽障問題之存在。
願世人能善用雙耳的功能,善聽民意,遵循父母慈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