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四章 總論
夫,鸞門以儒為宗,以神設教,由此二句,可窺見其立教之本,亦可因
此而探究其心法所在。
儒門,以內修之修身養性為本,以禮義實踐為體,故有誠於中,而形於
外。
昔日,聖人授心法於門下,獨有愚鈍不如他人之曾參有所悟,有此一段
典故,可知勤之重要。
今日,鸞門既以儒為宗,亦可窺知欲求究竟儒門心得,唯在於勤而已,
但儒門所奉行圭臬,乃在人倫大道,亦即綱常維德,是以故,鸞門心法之外
行功德所在,亦即綱常維德之人倫大道。
換言之,人倫大道之俱備,不獨已是儒門君子,亦是鸞門修子俱備外造
功德,而進修內性,達到內外雙修之最高境界矣。
本書之著,吾均著重於理論之闡述,包括分卷編章,雖然有細目區分,
但每一章節仍在闡述其理論。因為,鸞門心法即在人倫大道之行持,而其中
特殊者,僅在四卷中靈修之理論。因為外造功德,須有其善慧發心之所本,
始能付諸於實踐,因而修功容易修心難。
吾乃特別將三卷中:靈修、神定,加以分章敘述,乃求鸞門修子,或者
有意行持鸞門心法者,注意此一內修工夫之重要;因為,人身假體束縛靈性
,靈性如不修持,則必定附隨假體,而墮落於因果輪迴之中。
其中,有凝神一篇,尤其重要。蓋,人身即為靈與體,二者合而為一;
而神對二者俱可主宰,神為人身意念之主控,而意為人身行為之動力;因而
,修子如果能夠凝神不亂,則修大道、處人事,俱皆可中庸而不偏悖,此所
以凝神之法,乃為鸞門心法中舉足輕重之一課。
昔日至今,修道子不論佛、道兩門,更甚至千宗萬脈,練神,由來俱是
不可或缺之一環;只不過佛、道兩門練神,有者以資入禪、入定,有者以資
提昇人體潛能,而達到神通境界。
但,鸞門以儒宗,首在一心不亂,固守中庸,因而不是練神,而是凝神
;其因就在凝神,以助己身心神合一,主控人體言行,而不將凝神提昇為力
量,發諸於外,故,鸞門修子須明悟而行。
再就四卷所論:劫,劫之於修道之人,乃是不可避免之天災考關,佛、
道兩門修子,對劫仍然有一籌莫展之態勢,而鸞門入世之行持,以代天宣化
、普度眾生為職命,此一職命,即為內外雙修之目標。因而,可在修持之間
,了斷因緣,避開或消弭劫數。
是以,眾生須知鸞門行持,漫言期期效勞,行此無畏施之微不足道,無
形中卻是一種了劫之行持。換言之,際此末法時期,身入鸞門,或者行持鸞
門心法,即為了劫之行持。而大道之修持,鸞門心法不獨是方便法門,亦屬
捷徑之法門。
際值書之將成,吾忝為主著仙師,乃將心有所得,編誌於后,是為總論
。並以此為勉天下眾生。
文昌梓橦帝君 論於台疆豐原懿敕拱衡堂
天運甲戍年三月五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