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九殿閻君平等王 降
中華民國87年11月14日
歲次戊寅年九月廿六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悲哀世間情」。
第四十五章 不養心性,生活偏失
由於時代之變遷,生活方式也跟著改變,然而在此等衝擊之下,世人往往無法適應,且無法教育自己,及引導子女走入正確的生活途徑,使得問題重重,造成社會的悲哀情事,故而當須有所認知,才能排解、消除弊病之所在也。
試看近三十餘年來,由於社會之進步,世人生活方式有甚多之改變,經濟富裕,與從前貧苦的生活有異,所以造成如今之世人無法承受些許之苦難,總是在呵護與安詳、幸福中成長,亦因而使得克苦耐勞的生活習性跟著汩沒矣!所以現今的年輕人,總是受不了任何之考驗,稍有不如意,心裡就失去了平衡,動不動就有奇怪的想法,以洩心頭之不滿。男者不思上進,女者圖思墮落,沒有任何技藝可言,亦因而無任何謀生之能力,一不稱心,或是不如人,就想一蹴登天,或撿現成,或偷竊,或搶劫,或是以各種不當之方式以逞己悅,試想此等現象怎會不悲哀呢?又或在感情上受挫,就以戕己之身,或傷害對方,以為解決情感的問題,造成感性人間的悲哀,造成社會民情的無奈,這都是從小無任何心性之素養所導致者也,所以世人當知世態之遷移與致亂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希深加戒律之。
世 人應知在各種不同生活的情境,要能作不同的調整來改變自己,或是教育子女,才能很和諧在現今變化多端的社會中生存,而且能生活的美滿如意,並藉以奉勸現今 之世人:社會問題之根源,首在於家庭的教育,子女之教育,並以心性之素養予以灌輸,千萬莫可忽略,因這是應付任何時空生活的根源,如果沒有此等之心念,這 就會造成世間的哀情,多予以慎思。如今之社會不就是因缺乏此等之理念所引發的嗎?財富非萬能,無法平息社會的厄難;惟有社會道德之根性,才是社會祥和的萬靈丹也。盼世人多思悟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