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斗星君 降
中華民國86年6月21日
歲次丁丑年五月十七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一章 窮 惑
富 與貴,世人所喜所欲者也;貧與賤,世人所惡所棄者也。然為何世人有富貴貧賤之差異?主在於前世各人功德不同之影響所致,故一生下來就有相當大之差別,有者 自小受長上之呵護,無微不至;有者受父母百般疼愛有加;有者一生下來,就受到親人之冷淡;有者備受父母之凌虐;有者失怙恃(父母)。這些都是可見先天之不 同也,今夜此點暫且擱置,不予詳談。
後 天富與貧又為何有所不同呢?其實可說是全在於己之為來論定之。有些人其之所以會致富,主在於能勤能儉,百般刻苦,有計劃的生活,這是其有錢之原因所在也。 有些人則毫無計劃的生活,浪費奢侈,不知節儉,亦不知勤奮,只圖享受,賺多少、花多少,從無些許之積蓄,當然就會叫窮,永遠沒有舒適之日子,同時亦會經常 到處借貸過日,造成己身之人格受損也。這些全是後天自己造成貧富之因素,這些淺顯之例子,都是可以見證得到的。
貧 富其人格皆同,無有高低之差異也,故貧並不可恥,富亦無其可驕之處,然最怕的是貧受惑而誤念,造成行為之偏差,那後果堪虞也。好比因貧,見他人有錢,就伺 機想予以設計加害,或偷、或搶、或騙,想之佔為己有,或是因受貧之惑,而藉機危害他人之生命,想一圖享受,這些都是受貧所惑之後果,或有些人見人享受,或 是有些地方比不上人家(主要是因貧窮之故),就想盡辦法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就是受惑所惹的禍也。貧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安份的生活,也是會很快樂 的,不要欲望太高、太多而導致受惑,造成永遠的遺憾!世人當知只有老病而死之人,並無餓死之人也,深悟這句話,就不會受窮所惑矣。
安於貧,樂於正道;富能慈,嘉惠眾生。這才是人生之真諦,故貧不受外惑能安之;富不奢驕而施之。這種人生才有價值,盼世人能悟勉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