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常志菩薩賴 城 降
中華民國84年12月24日
歲次乙亥年十一月初三日
聖示:吾今日降著:「社會道德省思」。
第七章 仁恕道德省思
人當心存有仁,才叫做人,如人失去了仁,則與禽獸同也,亦即是人能異於獸者,在於人之心中存有仁心也。所以可知「仁」之重要。
現 今之人由於利欲薰心,將己之仁心,化為戾心、狠心、暴心,只圖自己,不為他人,因失仁心,才會如此,每個人如能秉天賦之仁心行事,那社會怎會不祥和呢?怎 會有社會道德缺失之來呢?人要有仁恕之心,不但可發揮先天之秉性,更能暢順社會祥和之原動力,使得整個社會達於康莊之道矣。
仁恕之心,即是能博愛於他人,不有私利、私欲之存在,就可逐次的培養起來,當然要能培養此仁恕之道德亦並非一朝一夕可得,但如果有心行之,久久自可如願以達矣。希世人能在此多加努力,使社會道德提昇起來。
又示:傳喚親人入內堂會晤之。
賴張淑紅問:媳代夫及您孫子女向您叩安!孩子正值叛逆期,凡事喜歡鑽牛角尖,功課每況愈下,有空只顧看電視,也不力求上進,就是勸不聽;不知明年大專、高中聯考能否考取?
常 志菩薩答:孝媳有心來晤,吾感之!小孩之教育,為人父母者均是操心,恨鐵不成鋼,這都是一樣的心態,唯能從旁耐心開導,才是善道,不然父母難為之理何在, 至於其本身之功名如何?就不必替其操心了,從旁多規勸,否則到頭自己前途如何,由其自己去承擔好了,父母只要負起善導之責耳。
賴張淑紅問:您兒對信仰較持固執,不知修持,偶爾也會阻礙我修持,為了家庭和諧,如佈施等,媳只能做,不能說,免傷和氣,還請公公能適機點化他!
常志菩薩答:點化會的,道在自然不勉強,還是你聰明,能知「道」、進「道」,吾心喜也。
賴張淑紅問:堂上祖先,逢年過節想改以素食祭拜,但您兒不同意,說祖先沒人吃素等,請示到底是拜素或拜葷好?習俗祭拜後或初一、十五,我們都會燒些蓮花銀、四方金等紙錢,不知有此需要否?
常志菩薩答:無妨,心意到就可,家庭和諧為要。冥紙不論,焚與不焚均可。
賴張淑紅問:每年各地寺廟法會時,須要再為祖先超度否?
常志菩薩答:已證道者不用。
賴張淑紅問:請公公能為兒孫等訓勉!
常志菩薩答:知「道」、認「道」、行「道」,安份守己,惟善是行,這才屬最根本者,切記之、行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