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阿育王登位治理孔雀王朝之初,是個兇暴殘酷,草菅人命的暴君,曾逼死自己的兄弟,親手殺死五百名大臣及無數宮女,因此得了「黑阿育」或「暴惡阿育」的臭名。一時間,朝廷上下人心唯危,驚恐不安。為了改變阿育王的惡人形象,大臣阿(?)樓陀獻計說:「您作為一國之君,是不能親自動手殺人的。應該詔封一位典獄長,專門負責殺人之事。」阿育王認為此計可行,既可除去自己的敵人,又不致於使自己再落個萬人唾罵的惡名,便一心一意地尋找起未來的典獄長來。
目前分類:7.佛教小故事 (60)
- Feb 09 Tue 2021 23:24
[佛教故事]地獄之囚(阿育王)
- Feb 07 Sun 2021 06:53
[佛教故事]輕重之間
阿育王是印度歷史上偉大的國王,他不朽的功績在於首次統一全印度,結束了印度長期的割據分裂局面。
- Feb 06 Sat 2021 08:17
[佛教故事]一座之地
據說,佛陀弟子阿難臨涅槃時曾對摩田提說:「佛陀預言,我涅槃後當有摩田比丘前往罽賓國傳佈佛法。這預言所指的就是你,希望你不負佛陀所托,好自為之。」摩田提本是大雪山中出家修道的婆羅門仙人,信奉的是傳統的婆羅門教,已是五百名弟子的師長。後因遇上阿難比丘,受阿難感化,帶領弟子們一起皈依了佛教,成了阿難門下的知名弟子。阿難涅槃之後,摩田提帶人處理完喪事,便遵照老師的囑託,擔負起遠赴罽賓傳教的重任。這是佛教傳入克什米爾地區(罽賓)的開始。摩田提傳教的詳情現在已無法知道了,然而,卻有個優美的故事流傳下來。
- Feb 06 Sat 2021 08:17
[佛教故事]迦葉出家
據說在古昔毗婆屍佛在世的時候,迦葉是位金匠,技藝不凡。毗婆屍佛入滅之後,其塔像金身經風雨剝蝕,缺少了一處。有一位貧家少女住在佛塔之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乞到了一塊金錠,欲補佛像所缺的地方。迦葉受其所請,承擔了鍛金補像的工作。一來二去,這兩位純真的少男少女之間便萌發了熾熱的感情。他們立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妻,共同享受生活的樂趣。日月穿梭,時光流轉,九一劫的漫長歲月一晃而過,兩人果然似鳥比翼,如樹連理,一起過著恩恩愛愛的夫妻生活,最後轉生到梵天。
- Feb 04 Thu 2021 03:25
[佛教故事]經典結集
佛陀去世後,他早年所收的一批弟子也都年近老邁。為了使佛陀教法常存人間,以大迦葉為代表的上座比丘便開始結集名僧,舉行集會,想在會議期間,將佛陀一生的言教背誦編輯起來,以備後世之用。這樣一件意義重大的事件,在開始時遇到了許多問題。問題之一便是什麼樣的比丘才有資格參加這次法會。
- Feb 03 Wed 2021 04:08
[佛教故事]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兄弟,於佛陀回國傳教之時剃髮出家,加入了僧團。提婆達多為人機智聰明,富有才幹,但卻一直懷有野心,想取代佛陀,出任僧團的領袖。當佛陀年近老邁的時候,提婆達多提出建議,勸佛陀退休,由他掌管僧團,遭到佛陀的拒絕。
- Feb 02 Tue 2021 03:57
[佛教故事]優填造像
佛像是佛教徒信仰的主要對象之一,但佛像產生的時代,在史學家的眼中是相當晚的。原因是,佛教最初是反對偶像崇拜的。然而在佛教徒看來,佛像的出現並不晚,在佛陀活著的時候就有了。
- Jan 19 Tue 2021 08:08
[佛教故事]金色僧人代受刀災,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唐朝撫州刺史夫人祖氏,皈依禮敬地藏菩薩,信心真切。但是她的父母尚不信佛,於是祖氏就佈施錢財替父母造了一尊地藏菩薩金像,高三尺,虔誠供養。
有一天,父親有事出門,母親一個人在家,晚上有盜賊想要入室盜竊衣服財物,卻見地藏菩薩端坐屋中,於是不敢進屋。第二天這個盜賊喬裝打扮前來打探,可是除了獨居的母親外不見家中有聖像,於是他內心十分驚訝,發露懺悔自己的罪過表示愧歉,並講述了他晚上的所見所聞。
- Jan 19 Tue 2021 06:46
[佛教故事] 護口進道
羅雲還沒得道時,心性浮躁,說話缺少誠意,佛命令羅雲到賢提精舍修行,守住身、口、意業,修習經典戒律羅雲奉命去了。住了九十天,整天慚傀懊悔。
佛去看他,羅雲很高興,趕向前禮拜,安置繩床,佛坐在床上對羅雲說:「拿澡盆裝水來為我洗腳。」羅雲就為佛洗腳,洗完腳,佛對羅雲說:「妳看到澡盆裡的水嗎?」羅雲回答說:「看到了。」佛說:「這水可以喝嗎?」羅雲說:「不可以。」「為什麼?」「水本來清潔,現在洗過腳有灰塵了,所以不能拿來喝。」佛對羅雲說:「你也是這樣,雖是我的兒子,國王的孫子,捨棄世俗的榮華富貴,作了沙門,不肯精進守戒,貪瞋痴充滿心中,也像這水不能再用。」
- Jan 18 Mon 2021 20:40
[佛教故事] 誠心最貴
從前在耆闍崛山(靈鸞山)中,常有僧人住著,所以各方聽聞而來供養的人很多。其中有一個女乞丐看到諸長者上山供養,心裡想:必定是有法會,我應當去乞求。當他上山之後,看到長者們用種種食物供養僧人時,心裡又想:那些人前生修福,今生富貴;今生又修福,將來必然福報更大。而我前生未修福,今生貧苦;今生如又不修福,將來豈不更加貧苦?但是今要佈施,那來的錢財呢?想到這裡,不覺傷心流淚不已。
起初,這位女乞丐曾在糞便堆中撿到兩毛錢,平常很珍惜它,所以將它保存著,準備在乞討不到時使用。於是她想:現在何不用這錢來佈施呢?就是註定要一二天沒飯吃,那也是心甘情願。因此,在僧人進齋的時候,她就趨前供養。這時候,維那師要為她咒願,上座師卻要親自為她咒願,而且還留她一起用齋,其他人見了,也都隨喜送給她。這女乞丐很歡喜地說:「我獲得果報了!」就拿著食物,來到外頭的樹下;用過飯後,也就躺著休息。因為她佈施福德的感召,致有層層黃色祥雲覆其身上。
- Jan 18 Mon 2021 20:32
[佛教故事] 邪見障道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位須達長者,他有一個老婢名叫毗低羅,因為能勤儉持家,所以長者命令她掌管一切財產。當長者供養佛和僧一切生活所需時,她覺得比丘需求的東西太多,由於她生性慳貪,所以討厭佛法和那些僧人,就發怒語說:「長者愚笨糊塗,中了沙門的法術,這些人貪求無厭,那有什麼德行?」又發惡願:希望能永遠不聞佛法,不聽到僧人的名字。
這種惡言語傳遍舍衛城,末利夫人聽到了,說:「須達長者正像人人愛見的好蓮花,怎麼會有這樣的毒蛇來保護他呢?」就叫須達長者的妻子來,對他說:「你家老婢惡口譭謗佛僧,怎麼不把他趕走呢?」須達長者妻子跪著對末利夫人說:「像央掘魔(曾殺害九百九十九人,且想殺親生母)這樣的壞人佛尚且能調伏,何況老婢?希望能得佛的度化。」末利夫人很歡喜地說:「那我明天就請佛,你命令老婢來。」
- Jan 18 Mon 2021 20:27
[佛教故事]慎護口業
從前佛在世時,波斯匿王王后末利夫人生了一個女兒,名叫金剛,長相很醜,皮膚粗糙,好像蛇皮,頭髮粗硬,好像馬尾。王看了很不喜歡,命令讓她住在深宮之中,不准出去。
後來女子漸漸長人、應當結婚了。國王就派人臣,尋找一位本是富家而現在貧窮的人,如果找到了,就帶他來見國王。人臣找到後就帶他來,國王領他到隱蔽的地方,私下對他說:「聽說你原是富豪,現在貧窮了。我有一個女兒,面貌很醜,你如果接受,我會供給你錢財。」當時這位窮人跪下對王說:「就算大王賜狗給我,我也不敢違抗,何況是國王的女兒,王后親生的呢!」國王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並為他造房子,門戶共有七層,國王囑咐地自己帶著鑰匙,出入要關緊門戶,不要讓人看見。國王拿了不少財物供給女婿,而且派作大臣。
- Jan 18 Mon 2021 07:53
[佛教故事]頭尾相爭
從前有一條蛇,頭尾相爭。頭對尾說:「我比你大。」尾對頭說:「我比你大。」頭說:「我有耳朵能聽,有眼睛能看,有口能吃,走的時候在前,所以比你大,你沒有這些本領。」尾說:「我讓你去,所以能去罷了,如果我不跟你去,你也不能在前,現在我不跟你了。」尾就繞樹三圈,三天都不下來,不能吃東西,餓得快死了。頭對尾說:「你把我放下。
讓你作主。」尾聽了,立刻放下。頭又說:「你既比我大,讓你在前面走。」尾真的走在前面,可是沒走幾步,就掉到大深坑中死了。
- Jan 15 Fri 2021 05:55
[佛教故事]鷹鴉相爭
有一隻烏鴉,銜著一塊臭肉,停在樹上休息。忽然,後面飛來許多老鷹,爭著搶奪烏鴉嘴上的肉。
雙方各不相讓,凶狠的打了起來。
- Jan 14 Thu 2021 08:40
[佛教故事]美醜之間
印度拘留國有一位婆羅門名叫摩訶密,非常富有。他有七個女兒,個個花容柳腰,美貌無比。
有一天,他帶了七個女兒到祇園精舍,希望能得到佛陀的讚美,以便抬高身價。
- Jan 13 Wed 2021 06:19
[佛教故事]三尺之上有神靈
從前有一個人,非常貧窮,經常三餐不繼。有一天晚上,他帶著七歲大的兒子,到鄰人的菜園中,想偷些蘿蔔回家。正當他埋頭猛挖之時,忽然聽見兒子急呼:
「爸爸!有人在看你!」
- Jan 11 Mon 2021 04:58
[佛教故事]惡口殺報
過去,有一弗加沙王,覺悟財、色、名、食、睡是憂惱的根源,便把國事交付太子,自行剃髮出家。心想去到佛所,追隨佛學。
這天,已來到王舍城外,托缽乞食後,眼看就可見佛聞法。不幸,在城門附近,卻被一新生產的母牛觸死。牛主認為不祥,心生恐懼,將牛轉賣他人。買主牽著牛至河邊喝水時,不料牛忽從背後又將他觝死。他的兒子非常氣憤,將牛殺了,拿到巿上出售。有一鄉下人,向來好吃牛頭,便買下牛頭,用扁擔擔回家,準備大飽口福。但在離家約一里多路時,身覺疲乏,便把牛頭掛在樹枝上,坐在樹下休息。一會兒,忽然繩斷,牛頭落下,牛角正好刺入鄉下人頭中,他便當下命終。
- Jan 10 Sun 2021 06:54
[佛教故事]何事最樂
過去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洹精舍時,有一天,四位新學比丘,會同來到【木奈】樹下,坐禪修道。
這時,正是【木奈】樹花開,色香迷人的時候,四比丘彼此討論說:「世間萬物,何事最可愛,最能爽快人心?」甲比丘說:「在百花齊開,鳥語花香,景色宜人的春天,遊賞風景是人生最樂事。」乙比丘說:「宗親吉會,開懷暢飲,歌舞助興,這種天倫之樂最樂。」丙比丘說:「多積財寶,隨心所欲,車馬豪華,服飾美麗,出入炫耀於人最樂。」丁比丘說:「與穿著時髦衣服,且香氣四飛,既端正又美麗的妻妾,縱情歡樂最樂。」
- Jan 09 Sat 2021 08:56
[佛教故事]何事最苦
過去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洹精舍時,有一天四比丘,坐在樹下,互相討論:「世間所有一切,何事最苦?」甲比丘說:「天下最苦,就是淫慾。」乙比丘接看說:「世間瞋恨最苦。」丙比丘不以為然說:「淫慾、瞋恨,比不過飢渴的痛苦。」丁比丘搖頭說:「你們說的都比不上驚怖的痛苦。」四比丘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佛有他心通、宿命通,觀察四比丘得度機緣已到,於是來到四比丘前問說:「諸位此丘,正在討論何事?」四比丘向佛頂禮後,稟告剛才所爭論的問題。佛開示說:「你們都不知苦的根本真義,天下諸苦,皆由於有色身,有了假身,就有飢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慾、怨禍等外苦,所以假身是眾苦的根本,禍患的元兇。至於內苦,更是勞心憂畏,苦惱萬端。須知三界眾生,無不弱肉強食,互相殘殺,因此在六道中,生死輪迴,受苦無窮,皆是由於有假身所致,若無假身,苦從何來?若想離苦,需求寂滅(不生不滅,萬緣寂靜),收攝妄心,不起妄念,正念相繼,淡泊守道,便可證得涅槃寂靜的境界,這才是真正最樂。」
- Jan 08 Fri 2021 04:38
[佛教故事]捨離慳貪
古時候,有兄弟二人,出外經商,各擔十斤黃金同行,路上無別同伴。
這時,兄弟二人,來到曠野,哥哥先起貪念,心想:「此時四下無人,我若殺死弟弟,就能獨佔黃金,沒人知道。」一會兒,弟弟也同樣生起謀殺哥哥,獨佔黃金的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