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女寶箴鈔案附本
第一至四案 遊普陀親聆慈訓 鈔善案勸化坤流
本境各土地神衹城隍全降詩
漁翁撒網在江濱,釣得鱸魚獻紫宸。上帝特恩施厚賞,仙真上品樂長春。
本壇楊萬李各真官全降詩
寶箴頒演費心機,多少仙姑訓語垂。但願坤流齊覺悟,香山證果樂怡怡。
監壇呂御史暨楊段高各真仙全降詩
雅愛鄉村景色鮮,桃花灼灼杏花妍。招招舟子江干立,專待來人問渡船。
宏教柳真君降詩
日著芒鞋到善堂,葫蘆八箇帶身旁。內藏上品金丹藥,對證而醫請試嘗。
王天君降詩
免走烏飛不住停,朱顏黑髮換星星。愛河慾海迷春夢,可嘆坤流睡未醒。
張桓侯大帝降詩
洪波滾滾浪翻舟,多少裙釵逐下流。今夕香山鈔善案,大家各各記心頭。
話說辛酉年二月初九晚,本壇諸生、遵奉 大士之命,準備遊冥。曾派定楊生抱一子,先到香山鈔傳善案。是晚初更天氣,半輪明月,已上紗窗,抱一沐浴更衣,睡宿冥林。少刻、各候駕神仙,先後到壇、隨後柳真君、王天君、張大帝、亦降臨。大帝命執事人員,於壇之正中,擺設一席,陳設酒果,與主壇生飲酒賦詩。壇左右及壇外,亦設數席,命大家暢飲,逾時,真君請天君大帝在壇鎮攝,自己承認領遊。即喚醒抱一入座,賜與靈丹十粒,玉液三杯,命其吞飲訖。真君曰:「吾師帶來青鸞一隻,賜與師弟乘坐,吾師跨鶴,時候到了,快快登程。」於是二人出了壇門,凌空向東北而行,轉瞬間,即到了陰陽界,只見有無數鬼兵,在那裡得意喧嚷。抱一曰:「仙師、此處如何有這許多的鬼兵?」真君曰:「此乃是要往陽世拿人的,不要管他。你看前面,照壁上新貼得那張告示,師弟無妨下了青鸞,上前一讀。」抱一曰:「弟子遵命。從頭讀道:
統轄十殿九幽掌管中外善惡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為諭敕遵照事,
案奉 五聖帝君敕諭,恭奉
玉皇上帝敕旨,茲有滇西洱源縣中約豫慶兩壇,邀約諸壇善友,請降女箴一部。陽卷三卷,行將告竣,現又鈔傳冥案一卷,以符元亨利貞之數。特敕楊抱一等,輪流入冥鈔案。所有關津路口,沿途鎮守各官吏,務宜派兵護送,不可疏忽。切不可使孟浪之鬼兵捕役,稍有觸犯,致遭天譴,等因奉此,除敕 十殿冥王遵辦外,合再通諭。仰冥途關津路口各官吏,一體遵照,此敕。右仰通知。
天運辛酉年二月初八日,實貼陰陽界曉諭。
啟稟仙師,弟子已看畢了。」真君曰:「時辰不待,快上青鸞。」於是二人上了半空,直向南天門而行。
真君曰:「師弟走,師弟走,吾師在前爾在後。吾與爾,為師友,久欲與你談九九。可知道,吾老柳,洛陽橋邊一枯朽。拜天地,虔誠久,五百餘年神不走。遇呂師,我哭吼,跪求引渡把衣扭。呂祖師,即援手,把我引到蓬萊走。指玄妙,我謹守,伏虎降龍三叉口。十餘年,功行厚,玉京山人作仙友。勸孝篇,著得有,宏教真君誰比偶。到如今,名不朽,元陽帝君青青柳。楊師弟,學操守,莫貪富貴墮塵垢。腳要往,天階走,功名利祿終烏有。學吾師,鍊九九,果證天仙出人首。又何必,身作馬牛,善於奔走,善於奔走。」
抱一曰:「承蒙仙師提醒,從今以後,弟子謹遵教誨,焉敢有違。」二人問答間,已踏了無數的雲程。真君曰:「師弟你看已到南天門了,前面光華燦爛,就是天橋,師弟已經走過數次,不必貪看。」抱一曰:「弟子遵命。」霎時間過了天橋,仍望東南而行,正行之間,忽聽得笙簫鼓樂之音,遠遠響來,抱一疑問。真君曰:「師弟有所不知,此乃是 大士知我師徒到此,特派仙娥,奏起仙樂,來迎接的,你看已到南海,普陀山遠遠望見了。」
抱一曰:「弟子回頭望,毛骨甚悚然,茫茫一大海,無岸又無邊,身坐青鸞上,頃刻即過完。」
真君曰:「師弟且莫說,同吾共上山,奇花與異草,滿眼色新鮮,已到山腳下,理應步而前。師弟,你看已到普陀山了,理應下了鸞鶴,徒步而上。」抱一曰:「弟子遵命。」弟子隨師走,鸞鶴飛上前,此地真仙境,靈芝處處開,萬花齊爛漫,景緻異塵寰,幽香時不斷,清風吹送來,層臺連步上,望見一懸岩,猿猴來獻果,鸚鵡吐人言,石榴結滿樹,不知幾千年,又有老古柏,百丈直參天,又繞兩三轉,丹桂滿山巔,青松千萬本,底下有真仙,乘涼樂休憩,晤對講妙玄,又從山轉,仙娥接引來,衣裳齊楚楚,恭敬又誠虔,一派仙音奏,笙簫鼓樂全,轉瞬到宮殿,又是一重天。
卻說這班仙娥,手執樂器,一路吹彈,將真君抱一引到香山宮殿門口,當面有一堵照壁,俱是玉石砌成,高約二十餘丈,長約三十餘丈,上書香山勝境四字,到了照壁裡面,即是殿門,樓閣連雲,達霄漢,光華壯麗,世間少有,甫欲進門,突見有二真仙,出來迎客,一為董鳳翔,一為李鍾,俱是抱一同鄉,二仙拱手道:「大士候久矣,請元陽帝君與抱一,速速進見。」於是歷階而上,連進九層,始達 大士在處,這這望見 大士在蓮座上,閉目垂淚,董李二仙、上前稟道:「菩薩、柳帝君已將抱一領到,現在丹墀下,俯伏參拜了。」 大士睜目一看,說道:「好極了,好好步上蓮臺,各賜龍幾一把。」柳真君左坐,抱一右坐,並命侍女捧出香茶一盤,金丹十粒,仙桃石榴各五箇,命真君抱一分食。
大士說道:「此回所降之寶箴,果然盡善盡美,今日吾慈由爾壇回宮之後,又分了八箇金身,走了八省,無奈浩劫甚大,一般男女,死不改悔,吾慈設法苦口勸化,不勝其勞,目前方纔回宮,你看、為師苦楚不苦楚呀。稍停一刻,又要到五聖宮議事,爾柳仙、可將抱一引到養真院中,抄幾段善案,帶回壇中、以勸坤流。」真君聞言,命抱一起立,向 大士九叩謝恩畢,下了丹墀。 大士已駕起祥雲去了,真君將抱一引到養真院中,進了數層,見有無數仙女侍立,內中見有一白髮老仙姑,見真君進來,和色婉客,鞠躬下拜,說道:「元陽帝君有勞了,客堂請坐,請飲盃茶。」真君道:「不再擾茶了,吾領抱一至此,特為抄案而來,請煩老仙姑,將生平事蹟敘出,以勸世人。」
仙姑道:「既承下問,焉敢不遵,請二位寬坐,待我敘來。
我乃是,四川人,自流井地有名聲。 姓黃氏,嫁朱門,尊敬夫君不敢輕。
養翁姑,把孝伸,和顏悅色好奉承。 為幼小,讀書文,三從四德記在心。
于歸後,謹遵行,不敢疏忽有踰型。 我的夫,朱世珍,也是城中一大紳。
愛待客,愛支賓,磊磊落落好書生。 閒暇時,論詩文,與我拈筆表同情。
吟詩句,韻調成,七言五言相和賡。 蘭房內,鼓瑟琴,一味儒雅又斯文。
兄弟翕,樂且耽,父母其順笑盈盈。 皆為我,甚明情,謙和惠愛不驕衿。
有多少,女裙釵,一概仰我作儀型。 我翁姑,八十零,勤勞奉養不灰心。
我丈夫,甚和平,梁按齊眉學芳型。 公婆歿,葬墳塋,我助夫君力經營。
立墓誌,標姓名,盡心竭力不辭辛。 繼後到,六十零,夫君忽殞脫紅塵。
那時節,放悲聲,老而無夫做寡人。 轉面來,想一層,膝下還有子三人。
夫歿後,力培成,三子一齊得採芹。 我活到,年八旬,還有六歲再加增。
微疾病,欠精神,渺渺茫茫即歸陰。 時開眼,看分明,全童玉女來接迎。
幢旛蓋,鬧沈沈,一直引到此間存。 蒙大士,錫洪恩,封我一等作元君。
到如今,十年零,補修補鍊樂無垠。 朝鼓瑟,暮彈琴,有時又再誦經文。
與仙女,話知音,談玄講妙甚慇懃。 今夕裡,柳帝君,命我老嫗說原因。
自抱愧,少善根,言語難以出口唇。 草草的,答幾聲,望乞恕哂要原情。」
真君曰:「好極了,如此淑範,亦足風世。」剛要告辭起身,忽見來了一位仙姑,向前斂衽下拜道:「帝君善長有勞了,適纔所聞,老仙姑表述事蹟,乃是取寶箴之材料。小女也要對真君一表,請老仙姑少陪小弟子一刻,待我敘來。
楊氏女,名阿桂,家住貴州同仁內。 本地方,壞風氣,女子吹簫真無趣。
多少人,名掃地,自甘卑賤自暴棄。 我自幼,受教誨,四德三從俱齊備。
奈父母,世早去,丟我孤女難度歲。 二十三,未許配,依棲叔父如疣贅。
到廿五,有人娶,是一菸客不如意。 我不願,把網罹,囑咐叔父好辭退。
我在家,甚和惠,協同叔家諸姊妹。 講道德,說仁義,絲毫不敢有暴戾。
二十七,人又娶,一箇賭匪甚鬼崇。 我聽得,深恨氣,好花怎把濫草配。
對叔父,說幾句,願作老女度晚歲。 在叔前,當奴婢,願學超群而出類。
說起來,祇因為,前世積下有多罪。 到今生,不遂意,菸鬼賭匪怎嫁娶。
反覆思,打主意,願作貞女身比玉。 年已到,三十內,就去嫁人也無趣。
我於是,入善會,盟下誓願把天對。 從此後,不縮退,廣積陰功讖夙罪。
修來生,享富貴,老女不願求匹配。 把古人,想一會,子牙之妻太不對。
六十姑,不知愧,嫁了幾天又反背。 求離書,另匹配,改嫁樵夫真憒憒。
我不願,如此類,一生潔白守清貴。 三十六,把瘟罹,染了一病命即廢。
到森羅,丹墀跪,閻王取簿細查對。 查得我,功折罪,還餘大善好幾倍。
送我到,香山地,大士一見喜安慰。 封發我,來此地,補修補鍊真樂趣。
封元君,好名譽,一等階級受恩惠。 對帝君,說幾句,要請善長帶回去。
也無妨,傳出去,要勸大家立志氣。 女裙釵,何足貴,祇要守身無垢穢。
自圭玷,即廢棄,縱然補缺瑕難蔽。 勸同儕,要勉勵,三從四德牢牢記。
苦操持,莫放棄,將來必能證果位。 功圓滿,到佛地,香山美景甚奇異。
莫笑我,語重贅,老嫗常談無有味。 望善長,好記憶,編入寶箴聊以備。」
楊氏仙姑將事蹟敘完,稟道:「鄙俚之言,不堪入耳,還望柳帝君恕笑恕笑。」真君曰:「如此、也算難得,將來傳出,可以勸世矣。」真君與抱一告辭,纔出門來,又望見一女仙,年約十七八,未知有何善果,來到此間享福,抱一上前拱手對那仙姑道:「請了。」仙姑急忙回禮道:「請了,善長何來。」抱一曰:「弟子蒙柳帝君領到此間,抄傳善案,適見仙姑年方少艾,便到此間,必有大功大善。請仙姑將生平事蹟一述,藉風未世。」仙姑曰:「辱承下問,請聽其詳。
小女名如玉命途多舛 提起來眼淚實在傷懷 我的母姓姚氏父親姓戴
越思想越傷感百倍心酸 家住在姚安地土匪變亂 把小女與父母拿去深山
捆綁起深逼迫要我壓寨 我聞此即假意喜笑顏開 哄土匪把父母一齊放竄
黃昏後我取索去把樑懸 到初更那土匪來約跪拜 誰知道直條條嗚呼哀哉
有山神把我魂領起送解 霎時間送我到城隍廟前 城隍爺備文書送入陰界
到冥府見閻王哭訴一番 閻王爺憫念我真心不變 又念我青年女少積過愆
查簿籍又還有三百大善 一樁樁一件件冊內記全 有判官手執簿對我宣念
誇說道小女子巾幗英賢 六歲時遵父命曾讀書卷 女兒經一句句記在心間
未及笄明道理白圭防玷 非禮地足不履行止克端 故能夠到賊窩能全節烈
十八歲紅顏女命喪黃泉 冥王爺查簿後送來南海 觀音母嘉獎我女子幽嫻
封發我來此間養真修鍊 與元君合侍女悟道參禪 今日裡遇帝君來遊宮殿
老善長要命我敘出因原 勉強而說幾句湊成一段 言鄙俚令人笑不堪宣傳
望善長要將我小女憫念 此情節不可把編在書篇 猶恐那大方家笑我文欠
青年女那能夠得成神仙 既承問我豈敢諱言不說 諸言語太叮逗冒犯尊顏」
真君道:「難得難得,爾年青歲小的人,陷入賊窩,不辱其身,世上罕有,這篇佳文,定要編入女以風世人,師弟可聽明了。」抱一道:「弟子聽明了,於是辭別此處,又出了一層,見廊簷下坐定著二十多歲的一箇女子,手託香腮,未知足誰,抱一上前請問,那女仙起立言道,正在思往事,忽聽一聲喧,舉目檯頭看,又見一老仙,那是老仙請了。抱一曰:「我乃凡人,奉命抄案,既遇仙姑,請將生平事蹟,對我一表。」女仙道:「如此請善長一旁請坐,聽我小女說來。
王氏女,名閏貞,楚雄人氏一裙釵。 從小時,教訓遵,不敢狃傲逞性情。
十九歲,嫁夫君,未曾讀書一農人。 我敬重,不敢輕,嫁夫隨夫善奉承。
也不怨,他家貧,隨遇而安過光陰。 誰知道,六年零,家遭橫禍不安寧。
我夫君,老實人,不知因何被人坑。 說道他,去山林,協同賊黨亂胡行。
地方上,大團紳,誤聽讒言妄拿人。 到公署,問幾聲,即發監禁不察情。
我逐日,到獄門,哀求司法把冤伸。 誰知道,全不行,枉自送了錢與銀。
我祇得,放悲聲,呼天搶地痛哀鳴。 那縣長,同來因,把我逐出他衙門。
不得已,轉回程,返到家中去燃薪。 煮包穀,熟調烹,用盒裝住奉夫君。
我的夫,勸幾聲,說到從此鴛鴦分。 我聽了,最傷心,兩眼不住淚長傾。
又轉念,有一層,或者云開見日明。 又於是,返家庭,手拿刀索去採薪。
背一束,到街亭,賣得銅錢二百文。 買獲米,四碗零,再買青菜兩三根。
拿回家,又烹飪,烹熟完了不敢吞。 捏飯糰,用手巾,包起一包送衙門。
用衣角,拭淚痕,雙手遞與我夫君。 對丈夫,說分明,此事為妻會調停。
夫在此,莫焦心,不久脫法回鄉村。 我的夫,笑盈盈,說道賢妻美佳人。
把我命,救活成,願當奴隸報深恩。 我聞言,越傷情,夫君如何有此雲。
夫是天,妻奉承,怎說奴隸要報恩。 女出嫁,從夫君,天經地義重古今。
也不管,又回程,仍然上山去採薪。 不幸得,遇匪人,手執長刀亮錚錚。
威逼我,隨他行,去到山崗鼓瑟琴。 我看他,怒哼哼,一語不答任所云。
他強逼,撦衣襟,如鬼如蜮甚猙獰。 拿起刀,拖我行,週身拖得淚淋淋。
求咐他,要留情,獄內還有我夫君。 那惡匪,不通情,捷直要我把他跟。
我沒法,細思尋,設入羅網怎樣行。 轉面來,想一巡,好言求咐兩三聲。
我哄他,慢慢行,容我養養這精神。 那惡匪,即信心,坐在坡頭笑盈盈。
忽然間,睡沈沈,該是皇天救應臨。 我於是,下無情,奪其鋼刀插他心。
殺死他,奔回程,大步小步跑不贏。 回到家,不出聲,買碗包穀煮鍋心。
煮熟了,進衙門,恭恭敬敬遞夫君。 所做事,不表明,除了我外有鬼神。
一心想,我夫君,化凶為吉出獄坑。 誰知道,半年零,關死牢中喪殘生。
我無奈,不願生,願隨夫主命歸陰。 又轉念,屍首存,不葬殉節喪良心。
也只得,背起行,號叫哀痛到墳塋。 請得了,一箇人,送錢一百挖眼坑。
無棺木,無衣衾,越看越慘越傷情。 撮土石,填幾層,牢牢掩蓋夫君身。
掩畢後,轉回程,從晚直哭到天明。 到次日,我後親,遠遠聽見來問音。
誰知道,進大門,我已哭死在中庭。 我堂弟,發良心,買口棺木裝我身。
僱幾箇,下苦人,仍然檯我到墳塋。 只說是,罪孽深,從此歸陰受苦刑。
那料得,見閻君,反蒙嘉獎志氣人。 出嫁後,從夫君,一貞永矢不變心。
生死簿,細查明,說我婦道有光生。 送我見,普陀尊,恭恭敬敬拜觀音。
蒙大士,發慈仁,封我來到此間存。 二月後,沐殊恩,一等元君受榮膺。
今夕裡,柳帝君,引來善長遊天庭。 來到此,看情形,隨問小女表原因。
不自揣,妄申明,伏望善長代正更。 回壇後,編書文,只可編在後篇存。
小事蹟,有何能,不足勸世深愧心。 望善長,要原情,小女僅有這篇文。
從此後,顯聲名,生前受苦也輝增。」
真君道:「難得難得,如此苦節,可以勸世矣。」王仙姑道:「那是帝君,小女失敬了。」真君道:「豈敢,抱一師弟,時辰不待,快快回壇罷了。」於是二人,即刻出了殿門,跨起鸞鶴,迅速飛騰,一霎時間,即到壇門。王天君,張大帝與柳真君回宮繳敕,抱一子甦醒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