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氣歌,敏裙詩, 血書,絕命詞
解:
正氣,是浩然之氣。敏者滯否不言也,故可解為默而無言。而題詩於裙,乃曰敏裙詩。 血書,是刺血寫書。絕命,是死。詞,是歌詞。
句文說:正氣歌,是宋朝末年的忠臣,文天祥,被元所擒,文天祥作正氣歌三十韻,備言忠義之事,以明志,不屈而受死,聖母經中,所列舉之忠烈人,大半是正氣歌所列相似。
句文說:敏裙詩,在後漢,安帝時,朝中六將軍,胡廣部下,有倪衡、劉賓,兩人相處感情很好,倪衡經常在劉賓家中出入,劉賓妻子,范氏賢慧而美貌,倪衡心懷不軌,看上賢慧美麗的范氏,幾次想染指,都被范氏,巧妙的拒絕打發,使倪衡無從染指,久之倪衡惱羞成怒,懷恨在心,陰謀污陷劉賓於罪,致使劉賓被發配邊疆,劉賓行前,擔心妻子會受到倪衡的污辱,范氏遂題詩於裙,詩曰:「妾心不搖兮止水,妾志不動兮泰山」,遞於劉賓,以表死節,劉賓被押後,范氏果真盡節而死。
句文說: 血書,南宋時,秦和一地淪入金人手中,義士劉志昭,遂起來號召鄉人團結抗敵,以謀光復秦和,結果兵敗被困,劉志昭知道不能倖免,遂咬破手指,寫血書以示一死的決心,血書寫在一塊白布上:「生為宋民,死為宋鬼,一心報國,有死而已!」最後以血書的白布自縊而亡。
句文說:絕命詞,是說夏允彝字彝仲、革亭人,舉進士,授長樂知縣,善決疑獄,使部尚書鄭三俊,結合天下廉能知縣七人,以允彝為首。受薦都未及用,而北都淪陷,後南遷,南都也失守,賦絕命詞,而投水死,在各朝的忠臣烈士,在慷慨赴義之前,先立絕命詞的宋例很多,一著名作者代表,即文天祥。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