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世功圓成歸天境
濟公活佛 降
詩曰:險境救護菩薩心。忍辱負重深壑臨。
艱辛行渡持寧安。圓成必命入仙林。
聖示:人生之過境宛若虛空縹緲之浮雲瞬息萬變,亦如修道之途考關磨難重重,願諸賢能把握當下行功立德之機,方免無常臨身之際無此善功披護也!今期天降大道廣渡迷眾,更為千載難逢當能惜珍進道而修,以償清夙業同返瑤京,可、妙筆靈體出竅!
妙筆:徒兒叩見師尊聖安!
濟佛:快上蓮台今夜莫誤了時辰!
妙筆:師尊!今夜為何如此之急迫!
濟佛:茲因有一善德將歸空,為師藉此機安排其為今夜探訪之對象。
(未久目的地已到)。
濟佛:快下蓮台福神已於前方等候。
福神:小神參見濟公活佛。
濟佛:免禮!
妙筆:弟子叩見福神聖安,聽聞師尊談起今夜之探訪已安排,不知對象在何處!
福神:於此宅院之內。(由福神引導已入進此宅院)。
妙筆:觀此宅院內有數十人,但其容皆顯哀傷之狀
(於客廳之角落有一老者,眾親屬已為其穿上長袍之衣,數十之親眾亦誦唸『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聲迴盪於此宅院中)。
福神:時辰已至吾將其之靈調起。
(見福神舉起所持之拐杖,往此老者之天靈一敲,瞬見一類似靈體之物未久顯出此老者之像!)。
濟佛:此位善德!吾乃世稱『濟公活佛』,此位為吾徒妙筆,爾今夜已功德圓滿將回証於天界,今藉著書之機能否將爾於世塵所立之善行於此寶書中披露。
老 者:感謝諸位仙真不棄令吾有此之機,於此世中吾乃一救難大隊之隊長,一生中所逢際無論大小之災難,吾皆率領所屬之隊員於山峻險谷、河川海邊、皆有吾隊之足 跡,尤為數年前台疆中部之震災,更日夜守候搜尋生還者,因而營救不少之眾,但現期世眾已不若昔時皆懷救助之心,若遇急需救助之對象皆袖手旁觀令吾感嘆矣!
濟佛:爾一生嚴律自持陰騭甚重,上天亦知爾之善行,方於今日歸空之刻能蒙受上天之垂護派福神引爾回天。
老者:吾今有此緣機全歸諸天聖佛不棄,此微功還勞福神歷凡前引實受之有愧。
福神:爾客謙了!諸眾行於世塵一言一行皆受日夜遊神與三尸神之監錄,若無行大陰功者怎能有此殊機,天律至公『種何因,得何果』雖是爾一生於救護危難中亦有未竟全功者,但爾救難之心甚堅,雖受遇劫親屬之責難亦不改其志。
妙筆:咦!等等!福神之言弟子有一疑問?
福神:有何疑問但說無妨。
妙筆:助世眾脫離劫災其親屬應懷感念之心,怎會出責難之言?
福神:為能解析賢生之疑惑,吾請當事者詳述。
老者:當災難衍生之際有者因地型之關,有者因處於深山峻嶺,有者於洋壑之境無能於當下速抵災難之現場,致而失去營救之先機而功敗垂成,其親眷無能承受失卻至親之痛,因而有情緒性之反應。
妙筆:若真如此對爾之團隊甚為不公。
老者:吾之團隊早以習慣,亦能感同當下痛失親眷無能承受之心境,常以忍辱負重之心自持以應之。
(忽聞於此宅院外如天籟之樂響透四方)。
福神:仙童與仙女已臨,咱們出去吧!
妙筆:但見香花鋪地梵樂齊鳴,於前有一頂八位仙童抬護之仙轎!
老者:今時辰已至無能久留,就此拜別濟公活佛與妙筆。
濟佛:善者昇天、惡者墮於酆都幽冥此為天律之定,爾順風返歸罷!
福神:小神就此回天交差!
濟佛:去吧!
妙筆:恭送歸程!(只見仙轎消逝於虛空中)
濟佛:回宮! (此刻見妙筆仰天長嘆眼眶泛紅::)。
濟佛:怎麼啦!
妙筆:徒兒剛觀此回天之景真是百感交集,墮於紅塵已數世尚尋無歸鄉之途,今又視此情此狀已無何之言能表徒兒之心境!
濟佛:爾莫氣餒,為師定助爾一臂之力,好好代天宣化令善念廣傳世塵,恆持以行終有歸鄉之緣機,咱們回宮吧!…宮已到
妙筆靈體入竅!